Previous Next

病魔突然來襲總教人措手不及,不治之症對身心帶來的痛楚及打擊,更是難以言喻。過去稱為善終服務的紓緩治療服務,為末期疾病患者及家庭提供一條龍式的全人治療,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質素,並協助病人更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旅程。在紓緩治療科服務近四分一世紀的明愛醫院內科及老人科/深切治療部部門主管郭愛玲醫生表示,隨著人口老化及社會知識水平提高,近年轉介個案上升,她亦見到不少晚期病人都有著不同的生命故事,令她有很大的得著,反思人生意義。

現時醫管局轄下7個聯網均有提供紓緩治療服務,為末期病人和家屬提供身體、心理、社交和靈性的全人治療。跨專業團隊包括紓緩治療科專科醫生、護士、醫務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等,以綜合服務模式為病人及家屬提供適切的紓緩治療服務,內容包括減輕病人身體痛楚和紓緩不適症狀、討論治療方案和預設醫療指示,及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心理輔導作心靈支援等,而紓緩治療服務包括住院、會診、日間紓緩治療、門診、家居護理及哀傷輔導等。

新聞連結:生命影響生命 明愛醫生細心照料漸凍病人 感動家屬投身護理界
 

郭愛玲醫生專職紓緩治療科近二十五年,陪伴無數病人走過最後歲月。
郭愛玲醫生專職紓緩治療科近二十五年,陪伴無數病人走過最後歲月。
明愛醫院現有40張紓緩治療病床,病房環境舒適。(明愛醫院提供)
明愛醫院現有40張紓緩治療病床,病房環境舒適。(明愛醫院提供)

以明愛醫院為例,該院自1993年起提供紓緩治療服務,服務對象包括晚期癌症病人和末期器官衰竭病人,例如不適合洗腎的末期腎衰竭病人、漸凍人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等。

翻查資料,香港紓緩治療服務始於1982年,由聖母醫院開創,初期名為善終服務。郭愛玲醫生稱,很多人對「善終」兩字會感到恐懼或誤解,「以為入咗嚟一定行唔返出去」,事實並非如此,但由於當時名稱確實令人懼怕,因此改稱寧養服務。不過,「寧養」兩字可能不易令人明白,亦引來一些趣事,她曾向一位病人說:「我想轉你去寧養科病房」,老人家或許耳朵不太靈光,反問「營養科病房?是否那裡的營養會較好?」

郭愛玲(右)醫生表示,末期病患普遍想在家終老,團隊會為病人提供各類居家支援,並有護士定期上門探訪。
郭愛玲(右)醫生表示,末期病患普遍想在家終老,團隊會為病人提供各類居家支援,並有護士定期上門探訪。

紓緩治療個案主要由公立醫院主診醫生評估後轉介,她指近年轉介個案明顯上升,除了服務名稱改變,以及服務對象由以往只處理末期癌症病人擴大至其他病患,她認為人口老化是其中一個原因,很多病人患有多於一種慢性病,他們考慮的不單純是延長生命,而是擔心臨終前會很辛苦,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質素;另一原因是市民的知識水平高了,會自行上網搜尋,了解自己的病症及治療方案等,甚或主動要求接受紓緩治療服務。

醫生醫治病人,同時在病人身上得到啟發。郭醫生坦言,「到今日我無後悔過做紓緩治療科醫生,我很grateful(感恩),很開心做到這科醫生,在病人身上例如志明睇到人生意義,甚麼是重要。」她亦多了很多反思,「多了一樣想做,很想幫到末期病人或想幫他們發聲,我有個使命感想幫這班人,如果有甚麼資源需要,我都想幫他們做到。」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