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訪華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今天(7日)上午在北京會見國務院總理李強,提出美國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擔憂,並稱美中只有彼此直接公開地溝通,兩國關係才能取得進展。李強表示,中美關係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中方真誠希望兩國要做夥伴而不是做對手,希望美方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學者認為,「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中美新的分歧點,這一話題的交鋒才剛剛開始。
相關新聞:
耶倫訪華︱抵京即主動要求食川菜 超傳統菜式餐單曝光
耶倫訪華|廣州首餐揀老字號陶陶居「筷子用得不錯」 菜單曝光
耶倫訪華︱和何立峰會談兩日後今晚轉抵北京 中方嚴重關切美對華限制措施
耶倫訪華|廣州晤副總理何立峰、廣東省長王偉中 稱美中企業之間應有公平競爭環境
耶倫此行訪華,已經表示首要任務是促使中國控制電動車、光伏和新能源產業的過剩產能。她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5日至6日在廣州舉行了多輪會談,雙方同意對「經濟平衡增長」展開正式討論,中方就美方對華經貿限制措施表達嚴重關切,並就產能問題作出充分回應。
耶倫與李強會面的開場發言表示,過去一年,雙邊關係已建立在更穩定的基礎上。這並不意味忽視雙方的分歧,或避免艱難的對話,而是要明白只有直接與坦率的溝通,才能取得進展。
耶倫:需要直接與坦率的溝通
耶倫在社交媒體稱,她與李強繼續討論中美之間如何負責任地管理經濟關係,為美國工人和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根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聲明,會晤「坦誠且富有成效」, 耶倫還提出了美方關切的問題,包括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及其可能對美國工人和企業產生的影響。
新華社報道,耶倫表示不尋求同中方「脫鉤」,願同中方坦誠溝通,避免誤解,深化交流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她下午還與北京市長殷勇會面,並與北京大學學生和教授交流。
新華社報道,李強表示,在兩國元首戰略指引下,當前中美關係出現企穩態勢。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同拜登總統通電話,雙方一致同意要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中方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對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希望美方同中方更多相向而行,繼續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讓「三藩市願景」成為「實景」。
李強指出,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經濟利益深度交融,加強經貿合作對雙方各自發展和全球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雙方要加強溝通,共同找到管控分歧、解決分歧的辦法,讓中美經貿合作穩定、順暢、高效,為兩國企業和人民創造更多實惠,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貢獻。
他希望美方與中方一道,堅持公平競爭、開放合作的市場經濟基本準則,不把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將對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中方願同美方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美國認為,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等行業的持續補貼導致了產能過剩,並廉價輸出海外,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相應產業造成威脅。官方新華社則發表英文評論駁斥,指耶倫宣揚產能過剩,是為美國保護主義政策找借口,散佈恐慌。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說,有人質疑中國產能過剩「這是一個偽命題」,從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
學者:爭執和博弈才剛開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耶倫提到的電動車、光伏和新能源產業,是中國「新質生產力」戰略的一部分,中方不會放棄這方面的優勢。中國也認為「產能過剩」是繼晶片禁令等手段後,又一遏制中國發展的新工具,「爭執和博弈才剛開始」。
但李明江也指出,此次會談結果不悲觀,美國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分歧,而不是直接就施加關稅,中國也不會硬碰硬。「中國面臨的國際貿易壓力越來越多,一旦矛盾激化,外貿環境會更惡化。因此中方短期難有大的妥協,但能在政治外交上找到讓步空間」。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