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現時約有1.9萬名6歲以下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前兒童。民建聯今天(11日)提出「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前兒童」政策倡議,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世榮指,申請社署的學前服務需持有合資格人士發出的評估報告,但相關評估輪候時間過長。在2022年僅約61%新症可在6個月内完成評估,遠低於署方制訂90%個案於6個月內完成評估的目標。
社署評估輪普遍輪候半年至一年
李世榮指出,兒童如申請社署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需要先到評估中心進行評估與轉介,根據民建聯調查發現,相關服務普遍輪候時間為6至12個月,佔35.1%,其次為12至18個月,佔27.1%,而逾18個月的更有13.1%,少於半年獲取服務的兒童只有16%,仍然輪候中的個案則佔8.6%。
李世榮又指,根據政府資料顯示,2022年僅約61%新症可在6個月内完成評估,低於2021年的73%,更遠低於署方制訂90%個案於6個月內完成評估的目標。他認為,輪候時間過長,有機會延誤小朋友獲「識別」與「介入」的時機。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引述該黨調查指,現時社署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逾4成受訪者反映「SEN」學前兒童輪候服務時間以「年」計。他指,過去政府雖曾提出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但其實踐進度仍然緩慢,個別服務的輪候時間長至以年計的情況是「不可接受」。他指出,對於「SEN」兒童而言,6歲前是「黃金介入期」,因於6歲將入讀主流小學,因此需要在3歲附近進行評估服務,為避免錯過「黃金介入期」,應盡快安排介入服務,協助「SEN」兒童日後融入主流社會。
幼師經驗不足 難照顧「SEN」學生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林琳則指,政府與學校對學前兒童的支援仍需改善,現時不少「SEN」學前兒童就讀主流幼稚園,逾半數家長認為學校在相關支援不足夠。更有老師反映,因主流幼稚園未有規定「SEN」學生比例,在比例較高的班級上,老師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處理學生行為,相對減少教學時間,容易導致教學進度落後。甚至有老師未完全掌握如何照顧相關學生,面對學生需要特殊教育或情緒問題,如同「老鼠拉龜」,無從入手。
顏汶羽表示,政府可考慮設立「評估券」,資助部分情況較輕微或非緊急的輪候者到私營或社福機構進行評佔,並由衞生署監管服務質素。惟他強調,「評估券」屬短期應急措施,政府應先考慮如何縮短公營機構輪候時間,讓兒童「早啲評估完,早啲有結果,早啲攞資助,早啲有服務,早啲入主流學校」。至於資助金額方面,他則指出評估市價達數千元,建議政府資助一半費用,具體金額視乎私人市場承載能力、政府庫房等。
李世榮則建議局方每年就輪候「SEN」評估的兒童數目及輪候時間作統計並公布,並為「評估中心」訂立輪候承諾,如三個月内獲首次評估。林琳則提出,制訂落實「零輪候」時間表與路線圖、優化現行「特殊教育資訊管理系統」(SEMIS)、加強母嬰健康院護士的訓練等一系列建議。
記者:李健威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