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年在主流公營學校就讀的聽障學生共有650人,他們的特殊需要或影響生活和學業,在聾人福利促進會擔任社工的陳錦堂本身也是聽障人士,曾經因聽障而失去自信,從事滅蟲工作,後來獲中學時期的班主任鼓勵,決心協助「同路人」,用5年時間由毅進課程讀起到社工系學士,最後成為註冊社工,並以自身經歷協助聽障學生。他寄語聽障生不要因聽障而自我限制,應更努力裝備自己,迎接機遇。
記者 蔡健行
訪問當天,記者甫到場,陳錦堂便介紹自己,並主動脫下右耳的助聽器,向記者講解自己的聽力情況,亦講解與聽障人士溝通時的注意事項。雖然他雙耳均嚴重聽障,但只有右耳戴上助聽器。他解釋,只為右耳戴上助聽器,是源於幼年時害怕別人目光。
曾為避見人做滅蟲工作
陳錦堂會考成績只有2分,中、英文科不及格,畢業後首份工作正因聽障而犯錯,工作了3日便離職。他其後轉職滅蟲工作,因希望可從事「不用見人」的工作,「工作上要面對蛇蟲鼠蟻、蟑螂,但好處是很少需要跟別人溝通。」工作4至5年後,陳錦堂形容工作「越做越不開心,根本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於是他聯絡中學時期的班主任商量,陳錦堂憶述,當時班主任問他,會否希望協助聽障的「同路人」。
最後,他決定由毅進讀起,花5年時間半工讀至社工系學士畢業。他在約25歲時重拾學業,加上聽力障礙,惟有藉助字幕機等科技,以及不斷抄寫筆記,協助理解課堂的內容。他在3年前加入聾福會,協助推動主流學校的融合教育,期間他經常出入中小學舉辦講座,內容包括通過遊戲,讓學生明白聽障人士的困難,例如容易混淆同音、近音字等。他期望能令社會大眾理解聽障人士的問題,「單靠持續包容是很困難,有時『佛都有火』。社會是要理解聽障的困難和情況,才能有良好溝通。」
陳錦堂亦會為聽障學生提供輔導,他形容有些學生因聽障而「自我設限」。他舉例,曾輔導一名中四生,因聽障而不敢實踐成為醫護的夢想,「當時我鼓勵他,現時科技發達,已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聽障人士接收訊息,只是看你是否願意堅持自己的理想。」他與該名學生分享自己「克服心魔」,從不希望與人接觸的人變成社工的經歷;為對方安排參與「真人圖書館」,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並為他尋找方案,解決聽障有機會在醫護工作帶來的困難,期望幫助他建立信心和解答疑難。
勉聽障生勿自我設限
曾經消極面對聽障,如今重新找到理想,陳錦堂寄語學生「不要讓聽障限制自己」,認為現時科技進步,「字幕眼鏡」、治療聽障手術已逐漸出現,「(聽障人士)要用自己僅有的能力,發展最好的自己。當未來協助配套更進步時,便可以做到理想的自己。配套齊備但自己錯失了發展的黃金機會,就甚麼都做不了。」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