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特有植物,分布狹窄、數量稀少,因此它們都屬於瀕危甚至是極危的物種,亟需保護。事實上,有幾種特有植物已在香港銷聲匿跡!例如1881年在歌賦山首次被發現的「全唇薑」及1978年於紫羅蘭山首次被發現的「香港玉鳳蘭」,多年來芳蹤杳然,尚存的僅是標本而已,恐怕已經滅絕了。
特有植物
特有植物(Endemic plant)是指某種植物分布局限,只能在某一處地方找到。導致特有植物出現的原因有二:
第一個原因是某種植物本來是廣布各地的,但後來因自然環境改變了,又或受人為破壞,致使這種植物在大部分地區消失,最後僅存某地。「銀杏」就是一個好例子:根據化石證據,銀杏類植物曾廣布於世界各大洲,但後來因有花植物興起,加上氣候轉變,令銀杏的品種及個體數量在各地不斷減少,最後很多都滅絕了,只餘下一屬一種,那就是現存的銀杏。
中國南部因環境適合,成了這倖存者的最後居所,銀杏亦成了中國的特有植物。
第二個原因是新種形成。某種植物的一部分成員,由於種種原因與大夥兒分隔了,致使這兩個群體無法交配,從此不能交換基因,其後這兩個群體各走各路,循不同方向演化,最終形成兩個物種,新物種遂成為該地的特有植物。最常見的是地理分隔,例如孤懸海上的島嶼,海洋將它與大陸隔離,這有利島上物種演化成新種。那麼香港各小島亦有孕育新種的條件嗎?別忘了在上一個冰河期海平面下降,各島嶼均與大陸連成一氣,區內物種皆容易與大陸的種群交換基因,故香港因地理因素而衍生特有植物的機會不大。
儘管如此,香港仍有多種特有植物,它們的出現,可能是基於上述第一個原因,又或迄今尚未有人在其他地方找到而已。例如「二色石豆蘭」曾被視為特有植物,近年在廣西及越南北部亦有發現。以下為大家介紹2種香港特有植物。
香港細辛
自古以來,「細辛」是一種有名的中藥。「細辛」二字,所指何物?《本草綱目》一書中這樣記載:「華州真細辛,根細而味極辛,故名之曰細辛。」
香港野外亦有2種細辛,其中「香港細辛」在1988年由鄒平於大嶼山首先發現,隨後華南植物研究所的黃淑美教授及香港植物標本室的黃蕭德萍在1990年將之發表為新種。「香港細辛」為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僅見於大嶼山。它生長在高地樹林中,地下有根莖橫走。革質的葉子呈心形,葉面帶光澤。它在11月至翌年2月開花,花朵的作風極為低調:花朵貼地而生,花冠鐘狀,有3片裂片,淺黃色或淺棕色,上有很多紫紅斑點。香港細辛奇特之處是它很少結果,是缺乏傳粉昆蟲還是別的原因呢?它的繁殖機制,真是一個謎!
香港巴豆
約於1850年,植物學家漢斯(H.F. Hance)於港島首次發現「香港巴豆」,但確實地點不詳。其後植物學家邊林(Bentham)於1861年在《香港植物誌》(Flora Hongkongensis)一書中將之發表為新種,並以發現者的姓氏命名為Croton hancei。但不知何故,自此香港巴豆絕跡香港百多年,直至1997年,它才被香港植物標本室職員於青衣島重新發現。
「香港巴豆」是大戟科巴豆屬矮小灌木,高約1米,生於山坡樹林下或灌木叢中。除了花序及幼枝上有星狀毛外,全株禿淨。它的葉子呈長圓形,葉緣具小鋸齒,基部有2個腺體。像很多大戟科植物一樣,它的花朵為單性但雌雄同株。花期由12月至翌年4月,總狀花序頂生,花朵密集。基部是1至4朵雌花,頂部則為10多朵雄花,雌花先於雄花開放。雌花的結構簡單,只有5片萼片及雌蕊。雄花的花瓣也極微小,明顯的反而是多條白色的雄蕊。香港巴豆的果實呈球形,上有短毛及宿存之花柱。成熟時果實會變乾並轉為棕色,最後爆裂將種子彈射出來。
由於香港巴豆極為珍稀,位於青衣島的天然生境已被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此外,漁農自然護理署亦已進行遷地保育,現今在城門標本林已有栽培的植株可供觀賞。
小思考 大智慧
我們應該如何保育本地特有植物?
參考答案
可用以下方法︰
- 政府制訂法例,禁止損毀郊野公園內的特有植物,亦應禁止售賣及管有這類植物。
- 原地保育:將特有植物的棲息地劃為郊野公園或「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 遷地保育:將特有植物移植至受保護的地區。
- 以採種育苗、插枝、組織培育等人工方法,繁殖特有植物,擴大種群。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英華書院生物科主任馬錫成
延伸閱讀: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