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將至,港隊名單塵埃落定,新興運動員亦默默耕耘,力爭社會重視成為主流。為推動香港體育全面發展,康文署自2021至2022年度推行「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多個受資助機構皆希望計劃恆常化,除了有資源持續開辦活動,亦能更容易租用政府場地作訓練,從而達致運動普及化,撇開「新興運動」的標籤。有現階段未達計劃申請門檻的體育協會亦言,現正積極裝備,冀望各新興運動團隊各司其職,產生協同效應,讓新興運動觸及面更廣闊。
近年,越來越多新興運動被引入香港,如日本傳統弓道、南亞民間運動「卡巴迪」(Kabaddi)、國際護身道運動(Sports Chanbara)及光劍運動等,百花齊放。要在多元化的體育市場站穩陣腳,各體育總會都致力舉辦活動和訓練班作推廣,希望大眾接受新興運動之餘,寄望相關運動項目能逐步成為主流。
康文署於2019年全面檢討「體育資助計劃」,提出一連串建議及優化措施,以進一步推動香港體育的全面發展,包括自2021至2022年度推行「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下稱「先導計劃」),制定一套新撥款模式,資助本地體育機構推廣新興體育活動。資助金額按年作出調整,以最新的2024年至2025年度為例,每間機構最多可獲資助18萬元,或個別活動合資格總開支的85%資助,以資助金額較低者為準。
滑翔傘協會望增認受性
翻查過去申請「體育資助計劃」的資格要求,項目的體育總會必須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的屬會,並且具成功舉辦不同級別體育發展計劃的經驗,新興運動協會難以符合要求。現時先導計劃門檻較低,無疑是新興運動市場的一大喜訊。中國香港滑翔傘協會會長Kelly Chan指,協會早在1991年成立,但由於飛行運動的風險較一般運動高,接觸人數少,一直未達「體育資助計劃」要求,但有見近年不幸接連發生滑翔傘意外,當中部分涉及無牌教練協助飛行,故協會參加先導計劃,望能增加認受性,並加強公眾教育。
多個受資助的新興運動組織皆指,希望計劃恆常化,除了得到穩定資源,提高推廣工作的可持續性,成為受康文署資助的體育總會,能更容易租用政府場地作訓練及舉辦活動,從而達致運動普及化,撇開「新興運動」標籤。
自2018年成立的中國香港卡巴迪協會,其創辦人鄧偉文(Wyman)分享,最初依賴申請「社創基金」、「飛越啟德運動基金」等一次性資助維持會務,直至連續4個年度受惠於先導計劃,會方有穩定資助,才有信心舉辦更多活動,並進入校園推廣,至今已接觸逾100間學校及非政府組織。他指,由於卡巴迪起源於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故在香港也會針對少數族裔多作宣傳。香港競技疊杯總會亦指,先導計劃有助會方持續舉辦一定數量的活動及本地比賽,參加人數也有按年增長,如現時約有200多間中小學曾參與競技疊杯活動。會方續指,希望先導計劃能夠恆常化,不但有助各項新興運動持續發展,更能讓市民接觸多元化的運動項目。
另一方面,許多新興運動也需要特定規格場地,在香港體育場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無疑窒礙發展,參與先導計劃有助解決問題。中國香港啦啦隊總會秘書長鍾道穎指,啦啦隊運動主要分「競技」及「舞蹈」兩種,前者牽涉拋舉、疊羅漢等高難度動作,故場地要求也相對提高,如需設有地墊等防護裝備,樓底亦要夠高。他指,康文署會協助參與計劃的體育總會,理順申請租用大會堂及體育館等場地的審批過程。
體育場館僧多粥少阻發展
弓道運動是日本傳統武道,近20年於香港流行,香港弓道協會會長駱渭強指,弓道需於合規格的道場進行,道場至少要有28米長,即約一個籃球場大小,若要進行比賽則要更大地方,以容納觀眾;由於日本將弓道歸為武道,參與者追求禮儀及細節,是一種道行的「修煉」,故更適宜於室內場所進行。然而,香港不如日本設有武道館,除了4個受協會認可的私人道場,只有3個康文署轄下體育館符合規格,他指,協會早年多次嘗試申請租用政府場地,都以失敗收場。
駱無奈道,過去只能調整靶距,妥協於較細小的場地進行比賽,直至參與先導計劃,成功租用政府場地的機會大增,同時減輕租場費用的負擔。他解釋,舉辦比賽固然希望租用大型場館,但租用會展普遍索價6位數字,學校禮堂或修頓場館也要約1萬元,而現時租用康文署場地只需數千元。
有尚未合資格參加計劃的新興運動組織亦言,明白政府動用公帑,必須經過周全考量,正努力達成相關資格。護身道運動(Sports Chanbara)使用充氣或軟海綿仿劍,以新派方式學習傳統日本武士道和劍術,比賽採用「1分制」,選手必須集智慧與技巧於一身。香港護身道協會創辦人兼教練鄭鴻亮(Kronos)自2016年引入護身道來港,直言推廣困難重重,除了場地限制,護身道沒有校際賽,使他們難以進入學校推廣,加上至今只有他及其徒弟2人是合資格教練,而且他倆皆未能全職教學,可謂每步都「舉步維艱」。
他指,協會早已獲得日本認可,成為正式分支機構,但申請先導計劃的體育機構,須以「擔保有限公司」的形式註冊,並備有組織章程細則,故現正密鑼緊鼓地籌備,有意在下一年度提交申請。他期望,各個新興運動協會各司其職,不論有否取得政府資助,都致力推廣,「當部分運動成功取得大眾關注,其他人也會用心做好。」他續說,期待各項新興運動能產生協同效應,讓整個體育界的觸及面更廣闊,「力量足夠就能行得更遠。」
WNA網絡遍布全球 雙節棍揮向奧運
作為香港巨星李小龍的標誌,雙節棍同樣入圍「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其體育總會指,世界雙節棍總會(WNA)的網絡已遍布全球逾28個國家及地區,作為香港分會,期望透過該計劃進一步推廣,助雙節棍未來成為奧運示範項目。
世界雙節棍總會(香港分會)副主席葉智程分享,自2011年起於香港推廣現代雙節棍文化,直至2018年被納入WNA架構,正式成為香港分會。他指,推廣雙節棍要「去武器化」,其次要灌輸男女老幼都適合的信息,但以民間組織的角色推廣多年,仍有感未有規範化的發展,希望可以再上一層樓,而參與先導計劃成為官方體育總會,無疑大幅提升公眾認受性。他舉例,過去康體活動難以申請租用政府轄下文化場地,但總會受邀在下月到香港文化中心,作為「武林盛舞嘉年華」的支持單位,屆時將有「千人雙節棍」演出,是一大突破,「雖然推廣工作辛苦,但開始看到雙節棍有存在價值。」
他指,雙節棍在香港有一定代表性,無奈此運動在亞洲地區推廣不足,多屆世界錦標賽都在歐洲舉行。他期望,先導計劃推動雙節棍發展繼續並向前邁進,日後劍指奧運,成為示範項目,使香港精神發揚光大。
港率先發展光劍 努力爭取大眾認同
今年初,深水埗「夜繽紛」活動「光劍攻殼」,邀請中國香港光劍擊劍總會在街頭表演,成為一時佳話,有人誤會表演者揮舞電影《星球大戰》的玩具劍,實際卻是新興運動,更有由法國劍擊總會頒布的正式賽例。
中國香港光劍擊劍總會副會長陳清桓(Brian)指,傳統劍擊只有花劍、重劍及佩劍3個劍種,光劍外觀似玩具,確實難以一時三刻扭轉外界對它的印象。但他解釋,光劍自10多年前於國際間冒起,一直沒有正式運動規例,各界各自創立玩法,但由於光劍以塑膠製造,不能卸力,當使用者未有拿捏好力量,或有安全疑慮;直至2019年,法國劍擊總會(FFE)承認「光劍擊劍」為劍擊項目之一,轄下光劍學院(ASL)負責制訂比賽規則,保障選手安全。Brian續說,FFE同年授權中國香港光劍擊劍總會進行本地推廣工作,至今已有約200位成員。
他直言,香港是全球首5個地方發展「光劍擊劍」,早前更有香港選手自資到法國參加比賽,無奈總會仍未符合資格參與「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他期望,大眾能夠更接納光劍運動,擴大香港新興運動圈子,走得更前。
記者:仇凱瑭
實習記者:黃筠婷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