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今年初發生女嬰疑被社區保母虐待事件後,社署亡羊補牢提出多項改善措施,包括「14+4兩層架構培訓」,由社署制訂培訓內容及增加5隊服務隊。社福界盼可改善現時培訓內容不一的流弊,並設監察系統評核制度。業界則認為,屬半義工性質的社區保母備受忽略,未來應朝專業化發展,提升保母形象及士氣。面對低出生率,政府正積極推出政策鼓勵生育,有兒童政策倡議者敦促,當局長遠應制訂守護兒童政策及法例,讓保護兒童意識深入社區,才能好好守護社會未來的主人翁。

事件中疑遭虐待的女童「小雪兒」,現已1歲多,上周剛完成重置頭骨手術,仍須留醫治理。據知,「小雪兒」父母早前透過仁愛堂社區中心尋求暫託服務,聘用案中保母,而仁愛堂是屯門區社區保母服務隊的營辦機構,涉案保母已完成培訓,並於今年1月提供服務,小雪兒是她首名照顧的兒童。

遭虐待女童,上周完成重置頭骨手術,仍須留醫治理。
遭虐待女童,上周完成重置頭骨手術,仍須留醫治理。
社福界指,13年來社署未制訂社區保母培訓內容及時數,致質素參差。
社福界指,13年來社署未制訂社區保母培訓內容及時數,致質素參差。

在發生懷疑虐兒事件後,社署提出多項改善措施,包括於今年第4季推出「14+4兩層架構培訓」,所有保母須接受14小時基礎培訓,內容由社署制訂,而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孩童的保母,須額外接受4小時的進階培訓,並接受評估;以及要求營辦機構須定期為社區保母提供加強訓練等。

為支援市民因工作或突發事故未能照顧年幼子女,社署自2011年開辦俗稱「社區保母」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分家居照顧及中心託管,照顧9歲以下兒童。現時全港18區各設1隊社區保母服務隊,約有1770名社區保母。「社區保母」計劃甚有成效,去年《施政報告》宣布今年4月起增加社區保母的服務獎勵金,並於今年第4季起,增加名額至2000個,令受惠兒童增至2萬人。

社福界指,屬半義工性質的社區保母備受忽略,未來應朝專業化發展。
社福界指,屬半義工性質的社區保母備受忽略,未來應朝專業化發展。

保母多為銀髮族 未能定時當值

資深社工Sam指,時下保母多是銀髮族,也有年輕人及新手媽媽,有新手媽媽曾同時照顧自己子女及別人子女,「就像在家做兼職」,最終因照顧工作太繁忙而請辭。而不少銀髮族本身亦事忙,往往未能定時當值,機構為達致社署規定的最低保母人數要求,及安排後備保母,需定期招募及培訓,增添工作壓力。

他指,13年來各營運機構就培訓內容及時數各司各法,有的只提供4小時培訓,有的培訓14小時,寬鬆不一下,保母質素參差。他認同社署制訂培訓內容屬好事,惟有營運機構稱仍未獲社署安排介紹新措施的細節。現時好保母難求,他指大部分機構只要求應徵者「有愛心、富責任感」,更顯篩選及培訓的重要。部分託管孩童有特殊教育需要,惟現時機構普遍未聘用接受過相關訓練的人員,早前便發生有特殊需要學童於託管中心,激動倒地掙扎,演變成保母倒地受傷意外。

有社區保母服務隊為學員安排嬰幼兒照顧培訓。
有社區保母服務隊為學員安排嬰幼兒照顧培訓。
現時全港18區,各設1隊社區保母服務隊,全港共有1770名社區保母。
現時全港18區,各設1隊社區保母服務隊,全港共有1770名社區保母。

保護兒童意識講座出席率低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執行幹事黃惠玉指,有營運機構反映,年初發生不幸事故後,曾舉辦保護兒童意識的講座,但出席保母不多,令人失望。她認為,當局未來應強制要求保母必須參加後續的在職培訓,以提高質素。另一名社工Dora則指,社會上普遍輕視保母的工作,從社署一直無制訂培訓內容及時數可見一斑,就連個別保母亦視作臨時工,當找到待遇較好的工作便「失蹤」,希望應徵者不要抱「騎牛搵馬」心態。

據了解,社署未來提供的14小時基礎訓練,包括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成長需要、照顧和溝通技巧、家居安全、意外處理等。曾任港府兒童政策的諮詢機構「兒童事務委員」委員的雷張慎佳關注,「14小時的培訓,是否足以讓家長有信心將孩子生命交到保母手中?」她認為,可以的話應延長培訓時數,同時要加強在職培訓及監察評核,以提高保母質素。現時保母的培訓是一次性,由營運機構邀請相關專家授課,雷太建議當局考慮為社區保母設立求助熱線及同行導師,當保母遇到疑難,可求助有門。

今年第4季起,社署於沙田、觀塘、深水埗、屯門及元朗區,各增加1隊服務隊。現時沙田社區保母服務隊由香港單親協會營運,該會總幹事余秀珠指,沙田區面積廣闊,曾有居於馬鞍山的家長申請託管,但當時只有家住大圍的保母可以照顧,最終家長「嫌遠」取消申請。她指上述資源錯配情況不理想,而且社區保母流失率高,需定期辦活動維繫感情,加上未來將增加5隊服務隊,意味需培訓更多社區保母。

借鏡澳洲 設小型「家庭託兒服務」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講座教授李輝建議當局借鏡澳洲,鼓勵退休或離職幼兒教育人士,於社區提供小型「家庭託兒服務」,每個單位最多只可照顧5名孩童,好處是化整為零,託管時間較彈性,亦靠近孩童寓所及學校,方便家長接送。

隨着雙職家庭越趨普及,余秀珠預期社區保母需求激增,未來應朝專業化發展,於保留社區保母服務隊下,另設「發牌」監管機制,提供專業培訓課程,將之成為職業,「像家務助理專業課程」,讓市民報讀及通過考核後「入行」,家長則按居住地點及需要聘用,有助提高水平。

雷張慎佳促當局盡快制訂守護兒童政策及法例。
雷張慎佳促當局盡快制訂守護兒童政策及法例。

資深社工Sam補充,現時有個別機構對保母要求非常嚴格,應徵者須申報同住家人人數及健康狀況、照顧幼童的經驗、參加原因及期望,更重要是申報是否曾干犯虐兒及性罪行等罪行,獲取錄後須接受幼兒照顧、意外處理等培訓,出席率80%才可考試,通過考試才可托管,此外又要通過30小時實習,評核保母溝通及照顧幼兒能力,和義務工作應有態度等。他認為嚴格規條有助挑選真心愛護兒童的保母,建議當局參考引用。現任兒童事務委員會成員劉仲恒亦認為,需實施嚴密監控防止虐待案,包括背景調查和定期檢核問責。

曾任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的雷太指,近年本港發生多宗嚴重虐兒事故,當局於每宗事故後都作出針對性改善,就如現時就「強制舉報虐兒」立法,惟皆屬「小修小補」,若要治本,長遠應制訂及落實執行守護兒童權利政策及法例。她認為由政府牽頭去做可顯示決心,社會各界亦會響應,特別是近年出生率下降,政府「派錢」鼓勵生育,證明兒童是得來不易的寶貴資產,促當局盡早制訂守護兒童政策及法例,好好守護未來的主人翁。

余秀珠指,社區保母流失率高,需定期舉辦活動維繫感情。
余秀珠指,社區保母流失率高,需定期舉辦活動維繫感情。

「湊仔」工作不簡單 年初不幸事件添壓力

現時全港有1700多名社區保母,當中不乏祖母級人馬,她們指這份半義工工作,絕非「餵奶、湊仔」般簡單,而是肩負照顧別人孩子的重任,但年初的不幸事件卻給她們帶來無形壓力。

家住沙田的翁女士3年前起加入社區保母行列,每星期當值2至3天,主要負責家庭託管,每次照顧兩名區內小學生。為營造家的感覺,她為各人準備拖鞋及杯碗,又提供下午茶點,讓他們安心溫習做功課。她說理解時下雙職家長為口奔馳,難以照料孩子的困境,作為過來人盼出一分力,而且當社區保母亦讓她重溫昔日照顧3名兒子的時光。至今她已照顧了近20名孩童,她笑言視孩童如兒孫,照顧過程中由孩子處認識到很多潮流事物,可以跟3名孫兒更好地溝通。

今年年初發生涉及社區保母懷疑虐兒事件,翁女士稱對此感到無形壓力,她形容社區保母責任重大,因家長選擇信任她,將孩子交予她照顧,她希望穩妥地照料孩子,除起居生活,亦會與他們傾談了解其個性,盼灌輸正確的價值觀。暑假她會帶他們到公園玩及上博物館參觀,增進知識。外間以為社區保母只是「餵奶、湊仔」般簡單,她指受訓時需學習家居安全及急救意識,而孩童難免頑皮搗蛋,她會與他們們約法三章,訂立不可入廚房等規條,每次當值都小心翼翼,外出接放學必拖緊孩童,惟意外難料,只能做足預防工作。

另一名社區保母梅姨則指,理解家長對子女牽腸掛肚,會自製工作紀錄,詳細列明孩童在她家吃了甚麼、睡午覺時間及如廁次數,並拍照傳給家長,讓對方放心。曾在特殊學校任教的英姨,亦留意到接受託管的孩童中有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的情況。她憶述,該孩童做功課時不太專注,她利用專業知識安撫孩童和作功課輔導,其後發現該童有所改善,感到安慰。翁女士亦正進修有關照顧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課程,希望未來可照顧更多孩童,幫助更多雙職家長。

上月勞福局舉辦社區保母嘉許禮。
上月勞福局舉辦社區保母嘉許禮。

社福機構設約章 盼全民齊守護兒童

守護兒童是每個人的責任,有社福機構制訂「守護兒童約章」,供不同學校、企業及團體參考,盼有助推廣,達致全民守護兒童的目標。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數年前訂立「守護兒童約章」,以推動企業、學校及機構制訂守護兒童政策,協助機構制訂從事兒童相關工作人士的行為守則,確保員工、機構運作及所辦活動不會傷害兒童。該會執行幹事黃惠玉指,已將約章上載互聯網,至今有約130多家機構簽訂,當中包括補習社、設計公司、中小學、教育和體育團體。

過去有虐待兒童或戀童傾向人士會借入職教育機構,滿足私慾,但外國研究發現,當機構要求員工簽訂守護兒童約章,上述人士知道無法乘虛而入,往往知難而退。

記者:關英傑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