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曾指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新思維今日(28日) 召開記者會,質疑現時本港的公共圖書館規劃過時、設施老舊及開放時間不足,認為當局並無善用公共空間及圖書館資源,促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主導轉型計劃,協調跨部門合作,教育局亦應迅速推動終身學習項目,加強學校與圖書館的合作。
負責有關調查的浸大社工系學生蔡澄晞表示,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逾335名香港市民,當中逾8成受訪者認為現時的圖書館缺乏吸引,7成多的受訪者對館舍環境與建築外觀表達不滿,超過 80%的受訪者支持政府增加圖書館投資,打造成城市文化地標。
團體指現時本港圖書館的收藏主要由1990年之前出版的書籍組成,認為需要進行改革和提升,又指現時《圖書館條例》早於1991年設立,至今已實行逾30年,當中沒有列明禁止拍攝,僅禁止「在圖書館內將任何菲林曝光」,建議將拍攝的限制更改為允許非商業性質的拍攝,如學術研究或個人記錄,但需事先申請允許,平衡版權、隱私和讀者權益之間的自由。
團隊又建議政府應參考芬蘭赫爾辛基圖書館的案例,指芬蘭圖書館選擇延伸現有功能以應對互聯網時代的衝擊,成功轉型為市民願意逗留的公共空間,當地市民可以在圖書館進行社交、休閒娛樂活動。
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表示,當局可從社區客廳的概念出發,更新規劃理念,將香港圖書館轉型為多功能社區中心,指政府應做好全方位配合的公共空間供大眾使用,並充分利用現有空間避免資源浪費。他又指,政府應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至11點,批評「圖書館8、9點就關門,各位記者朋友都未收工啦!」建議政府可動員關愛隊進行管理。
狄志遠辦事處行政主任彭意婷強調,政府問題不在於資源不足,而是缺乏有效規劃和長遠視野。她建議當局可參考知名書店「誠品」的模式,打造適合約會和親子的場所。
對於鄰近城市如深圳有 「圖書館之城」的美譽,當中深圳圖書館成為旅客的打卡熱點,福田的玉田圖書館更是深圳首家24小時開放的社區圖書館,問及在本港推行「24小時圖書館」的可行性,狄志遠認為技術上絕對可行,指未來可以透過「官商民」方式加強合作。
記者: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