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最近公布大學影響力排名榜,中文大學今年攀升39位至全球第44名,排名公布之際,正值中大與THE在泰國合辦「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兩名中大學生陳家齊及鄭嘉汶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領袖和學生等,分享推動可持續發展及宣揚環保理念的心路歷程。面對身邊的人質疑他們堅持廢物回收及避免製造垃圾等信念,他們坦言曾感到氣餒,但認為「要相信我今天做的東西是有用的」。

記者 鍾綽盈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四年級生陳家齊及地球系統科學五年級生鄭嘉汶,擔任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學生大使約4年。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四年級生陳家齊及地球系統科學五年級生鄭嘉汶,擔任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學生大使約4年。
陳家齊表示,出席大會人士包括不同國家的領袖、大學校長及教授等。 資料圖片
陳家齊表示,出席大會人士包括不同國家的領袖、大學校長及教授等。 資料圖片
他們負責分享博物館學生大使計劃,以及發表從年輕人層面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見解。 資料圖片
他們負責分享博物館學生大使計劃,以及發表從年輕人層面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見解。 資料圖片
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教授交流,他指「感覺很好」,因為改變世界從來不能只靠自己。 資料圖片
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教授交流,他指「感覺很好」,因為改變世界從來不能只靠自己。 資料圖片
爭議多時的垃圾徵費計劃暫時無限期擱置實行,陳家齊表示,一定有失望的感覺,但他會先思考政策出現的原因。 資料圖片
爭議多時的垃圾徵費計劃暫時無限期擱置實行,陳家齊表示,一定有失望的感覺,但他會先思考政策出現的原因。 資料圖片
鄭嘉汶發現所住地區的廚餘機、回收箱及「綠在區區」回收站都有人使用,認為就算沒有垃圾徵費計劃,仍有人會做回收工作。 資料圖片
鄭嘉汶發現所住地區的廚餘機、回收箱及「綠在區區」回收站都有人使用,認為就算沒有垃圾徵費計劃,仍有人會做回收工作。 資料圖片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四年級生陳家齊及地球系統科學五年級生鄭嘉汶,擔任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學生大使約4年,向參觀博物館的公眾提供導賞服務,並在大學本部介紹環保設施。二人上月更代表中大,與常務副校長陳金樑及其他代表,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


任氣候變化博物館大使

陳家齊表示,出席大會人士包括不同國家的領袖、大學校長及教授等,而他們負責分享博物館學生大使計劃,以及發表從年輕人層面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見解。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教授交流,他指「感覺很好」,因為改變世界從來不能只靠自己,「原來還有那麼多人在努力,好像為自己打氣,不要那麼容易氣餒。」

鄭嘉汶也有同感,她指自從參加博物館學生大使計劃後,她會回收膠樽及鋁罐,並暫存於家中。媽媽起初會質疑她「你又儲存垃圾了?」但幾年以來,看到她一直堅持回收的習慣,媽媽亦受到感染,認同她的努力,更會和她一起清洗膠樽及鋁罐。

陳家齊則笑指,平時在所讀學系的實驗室上課,當同學買外賣時,自己會「企硬一點」,就算感到麻煩,也選擇堂食,亦不介意一個人吃飯。他的同學慢慢受感染,與他一起堂食,後來甚至開始自備餐具。

延伸閱讀:垃圾收費︱謝展寰:最快7月起綠在區區延長3小時、年內推積分換超市券


「相信今天做的是有用」

港府早前宣布,爭議多時的垃圾徵費計劃暫時無限期擱置實行,問及二人的感受,陳家齊表示「失望感覺一定會有」。但他指,比起關注政策引起的爭議,自己會先思考政策出現的原因,「是政策的問題,還是我們真的製造了太多垃圾出來?」他認為,更重要是公眾對環保的反思,他希望「就算沒有徵費都會做回收」。

鄭嘉汶則指,「比起失望,反而看到希望。」她發現所住地區的廚餘機、回收箱及「綠在區區」回收站都有人使用,認為就算沒有垃圾徵費計劃,仍有人會做回收工作。

在推動環保的路上,他們都遇過挫折。陳家齊指,在博物館經常被人問「是不是做足這些環保小貼士,就可以讓世界有所改變?」他深知並不是,但看到很多人為保護地球而努力,令他的信念更堅定,「要相信我今天做的東西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