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2日,「攜手共進 築夢未來」深港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文藝展演在香港新界舉行。兩場活動共吸引來自深港兩地的2,000餘名觀眾參加,演出反響熱烈。
7月2日,第二場文藝展演在香港新界大埔亞洲電視台演播大廳拉開帷幕。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新界工作部部長李薊貽,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龔俊龍,羅湖區委書記范德繁,深圳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相萊,以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新界社團聯會會長陳勇等參加活動。
本次文藝展演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新界工作部、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新界社團聯會、深圳市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新界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深圳市羅湖區雜技家協會承辦。
活動現場,深圳市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香港新界社團聯會簽訂交流合作協定。據悉,此次簽約旨在加強深港兩地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優質文化藝術資源合作共用,提升文化藝術合作長效化、精品化、國際化水準。
此次還重磅發佈了羅湖首部AI城區宣傳片《逐夢之城》。影片運用前沿的AI圖像與視頻生成技術,將羅湖的歷史變遷與未來願景巧妙的融合起來,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既熟悉又充滿驚喜的羅湖。
弘揚愛國愛港精神 展演編排、規模、觀眾數量實現新突破
仲夏時節,萬物並秀。群賢畢至,濟濟一堂。
此次文藝演出共分為「紫荊花開」、「攜手同行」、「萬象更新」及「共譜華章」 四個章節。相比去年首屆,此次文藝展演在延續上屆主題的同時,兩地交流合作更加向前邁進,節目編排、場館規模、觀眾數量等方面均實現了突破。
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譚鎮國代表主辦方對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演,進一步促進深港兩地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地市民的愛國熱情,提高文化自信,凝心聚力,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
在大氣磅礴的民樂合奏《象王行》《滄海一聲笑》中,文藝展演正式開始。京歌《我是中國人》、深港共創舞蹈《靜聽松風》、國潮舞蹈《東方華流》、女聲獨唱《萬疆》等節目輪番上演,為觀演嘉賓奉上一場沉浸式的視聽盛宴。
國潮舞蹈《東方華流》,舞者們身穿傳統的馬面裙,手持雙截棍,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現代街舞的動感節奏完美結合,充滿創意與激情,詮釋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認同與情感共鳴。
《灣區是故鄉》歌曲中的香海香江、花都一莞城,思的是魏晉遺韻、漢唐古風,悟的是故鄉故人、家國情懷,反映了大灣區人民山水相連,人心相近的關係,寓意了「一國兩制」無窮魅力。
由香港文化舞劇團,香港MW舞蹈劇場演員們共同演繹情景舞蹈《輕舟已過萬重山》,展現了一群香港年輕人回想起香港回歸祖國後的巨大變化,充滿了欣喜與感慨,抒發了對香港未來的美好憧憬。
創意雜技《你和我》、魔術表演《奇幻工作室》等,讓觀眾們直呼奇幻之外,更大感震撼,現場高潮迭起。
現場觀眾表示,今年的展演扣人心弦,《萬里長城永不倒》等歌曲膾炙人口,瞬間將記憶拉回上世紀80年代,而現場聆聽《中國夢》等經典愛國歌曲,則令人熱血沸騰,既領略了深港兩地文藝的無窮魅力,更直觀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第13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獎作品——《靜聽松風》此次也得以在現場展演。作為深港文化交流合作的結晶,該作品由羅湖區舞蹈家協會、香港舞蹈團和深圳市舞蹈家協會聯合打造,其從元代畫家倪璒的《六君子圖》中擷取靈感,以武術的勁道結合身體的韻律,以武術結合舞蹈比擬六棵挺拔的樹,以舞比畫卓爾不群的六君子,表達「和而不同」的傳統人文思想。
「小河彎彎向南流…」展演尾聲,由深港兩地舞蹈團合作的歌舞表演《東方之珠》更顯深情款款,表達深港兩地對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的美好祝願的同時,亦展現出深港兩地攜手共進的深厚情誼、築夢未來的合作信心。
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共促深港文化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
從梧桐山發源的深圳河,流經深圳、香港,入深圳灣、出伶仃洋,一路奔流到海,宛如一條彎彎的絲帶,將深港兩地居民的心緊緊相連。
深圳與香港,一衣帶水、同根同源。近年來,深港文化雙向奔赴,深港雙城「共讀」、「共展」、「共演」已成常態。
深圳舞劇《詠春》以舞會武,展示「非遺」創新演繹嶺南文化之美;深港共創舞蹈《靜聽松風》,一舉獲得第十三屆中國舞蹈領域最高獎「荷花獎」;合作推出廣播劇《我的中國心》好評不斷;「共讀雙城」深港系列閱讀交流活動、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周等,無不成為深港文化融合發展的生動詮釋。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在致辭中說,深圳和香港均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兩地文化持續互相影響,藝術交流不斷碰撞。希望借此文藝展演契機,加強兩地文化交流,進一步豐富深港人民文化生活,促進民心相通,激發愛國熱情。
「粵港澳大灣區空間無限,潛力無限,深港雙城,未來無限。深圳將借此展演為契機,以文藝新擔當新作為,攜手香港書寫大灣區文化事業發展新篇章,向世界展現雙城融合、灣區發展的蓬勃朝氣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深圳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相萊說。
深港兩地共同舉辦本次文藝展演活動,對促進深港文化融合發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愛港精神,講好「雙城故事」具有重要意義。
羅湖與香港一河之隔,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融,是香港同胞社會認同度最高的城區。如今,每天經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個口岸過關的人流量超20萬,約占深圳全市的一半;常住羅湖的香港居民近4萬,是深圳港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區;在羅湖的港資企業超過7,600家,是羅湖外資第一來源地,占比超過九成。
現場,羅湖區委書記范德繁表示,希望兩地以文為媒,攜手舉辦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活動,推出更高水準的文藝精品,打造灣區人文精神「新高地」。以文為介,攜手推進基建交通「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以及深港人民「心聯通」,在口岸基礎設施改造、過境土地開發、便利跨境支付等方面開展更多務實合作。以文為橋,攜手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在經貿合作、產業發展等領域深化合作。
「過去深港通力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未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必將創造新的輝煌。」範德繁說。
簽署交流合作協定 攜手打造大灣區協同發展新典範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藝則是時代前進的號角。
過去,《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一批文藝巨作,從羅湖發端,記錄改革的心跳,引領時代之風氣。當下,羅湖與香港新界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既是深港兩地雙向奔赴、深度交融發展趨勢的生動體現,更將成為以文藝厚植愛國情懷、凝聚奮進力量的真實寫照。
當天活動現場,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新界社團聯會簽署了交流合作協定,並互贈非遺手工紀念品。
深圳方紀念品——《攜手共進 築夢未來》,是一幅源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聶氏麥稈畫」。作為羅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以慶祝香港回歸27周年為背景,運用麥稈剪貼的毛毛刺技藝,生動描繪了小鳥啼鳴、勒杜鵑和紫荊花環繞盛開的和諧共生美景,寓意著深港兩地攜手共進,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香港方紀念品——《龍騰呈瑞氣 吉慶耀香江》,是由香港紮作業聯會主席、著名紮作及非遺傳承人冒卓祺師傅及其團隊,歷時一個月精心製作的彩紮作品。其運用紮(紮架)、撲(撲紙)、寫(彩繪)、裝(制嵌)等四道工序完成,將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的紮作技藝一一呈現。值得一提的是,冒卓祺師傅團隊此次聯同了幾位年青新進紮作師,共同參與制作,以此象徵香港回歸祖國27年,世代同歡同慶。
紫荊花開正爛漫,勒杜鵑揚紅如火。此次簽約不僅是雙方合作的新起點,更是深港兩地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里程碑。接下來,雙方將整合深港文藝資源,進一步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創新深港交流合作模式,一起推動文化共同繁榮興盛。
在推動與香港交流交往互惠互融方面,羅湖今年將繼續辦好深港交流品牌活動,如高標準舉辦「羅湖深港文化月」系列活動,推出「聲生不息、光影再現」香港音樂影視文化周等,進一步彰顯深港人文共情。
未來,羅湖區將繼續努力推動深港合作向寬領域、深層次、高水準不斷邁進,進一步促進兩地文化藝術交流交往,共創同演更多文藝精品,一齊書寫更加璀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