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持續低迷,今年又有過千萬大學生畢業,就業形勢異常嚴峻。不少畢業生過五關斬六將,才得到國企或大企業錄用,「坐定粒六」以為不用加入失業大軍行列,惟內地傳媒報道,有大批畢業生未返工便收到公司的通知,撤回有關錄用決用。
內地官方去年一度暫停公布高企的中國青年失業率,到今年初再公布相關數字時,便大幅由創紀錄的21.3%,跌至14.9%。内媒《南方周末》報道,自今年4月畢業季以來,内地許多應屆畢業生被公司大批解約或毀約(即已收到聘請通知,但有關公司其向求職者發出撤回Offer。當中「特斯拉毀約」4月登上熱搜後,逐漸受到廣泛關注。
報道指,有應屆畢業生在手握20多個Offer後做出選擇,卻於6月初收到該公司解約通知,錯失擇業黃金期。另一名受訪畢業生表示,她應徵的銀行職位實際只招4人,但有十多人拿到Offer或被口頭通知錄用。此外,不少「苦主」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帖文訴苦,當中提及的毀約公司除了有埃斯頓自動化等民企外,同時亦包括廣汽集團、光大銀行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國企。
《南方周末》統計各大社交平台隨機選取50個反映不同企業毀約的帖文進行分析,發現帖文提及的違約企業中,有超過八成屬於科技密集型產業,其中超過30%是以汽車產業為主的新能源產業,約25%企業與軟件、通信相關,其他還包括生物科技、電器製造,以及金融服務等領域。
技術快速迭代 「不如馬上更換一批更對口的人」
報道提到,部分車企毀約情況,與行業內競爭有關。《南方周末》援引華東地區一家車企中層管理人員分析指,「各家都在想辦法降本增效,對於招聘,能不招的就不招了。」同時,技術快速迭代,亦給應用型人才就業帶來挑戰。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稱,企業為緊隨市場變化,需要不斷調整技術路線和研發方向,這也會帶來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與其培養適用新技術的人,不如馬上更換一批更對口的人,這樣效率更高。」
僱主寧支付5000元違約金
有相關民企人事主管向《南方周末》透露,市場會對每年穩定校招的企業持樂觀情緒,認為這類企業經營穩健,效益良好。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持續穩定,部分企業會藉校園招聘(簡稱「校招」)釋放利好訊號。同時,面向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企業在校招時的取向大多是著眼於人才儲備,並非根據實際崗位缺口,因此最後或會用各種方式把人辭掉。
事實上,在招聘過程中,僱傭雙方都會有保底心態。畢業生手握多個offer,會先簽約一家保底的企業,若有更好的選擇,可隨時更換。因此企業為掌握主動性,也慣用「先超額發offer、再毀約」的策略,優中選優。 目前内地校招違約金上限普遍定在5,000元人民幣,如今人才市場供大於求,對企業而言違約成本不高。
有内地網民認為,「招了又毀約這算啥,還有誠信可言嗎?」,亦有人指出,招聘應屆畢業生是國家派給企業的任務,錄用後再解約也能算入就業率,造成一種就業好的假象。還有一些網民則指,這説明中國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的狀況比想象中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