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大過天!7月2日,《新京報》發表長篇調查報道,有司機在使用罐車運輸煤製油後,為了節省清洗費用,直接又用罐車運輸食用油。一時間,輿論譁然。官方媒體痛斥堪比投毒,國務院食安辦也宣布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亂象。
十年前,內地曾經頻頻爆出食安醜聞,包括「地溝油」、「毒奶粉」、「蘇丹紅」等。最高領導人在中共十八大執政不久,就將「舌尖上的安全」上升到政治高度:「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我們黨在中國執政,要是連個食品安全都做不好,還長期做不好的話,有人就會提出夠不夠格的問題。」
相關新聞:
中國觀察:茅台閃崩摜蛋惹的禍?
卸完煤油裝食用油|食安風暴捲全國 內地網絡「去香港買油」成熱話
卸完煤油裝食用油|「5個調查記者頂100個市監局」 網友爭相匯款《新京報》致敬
卸完煤油裝食用油|國務院食安辦:跨部門徹查事件 金鼎食用油一度下架惹猜測
經過鐵腕整治,內地食安問題客觀上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正如反腐敗一樣,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稍有鬆懈就會捲土重來。罐車運輸食用油事件從另一側面也顯示,輿論監督是完全必要的。互聯網出現向《新京報》記者致敬的聲音,留言稱「5個調查記者頂100個市場監管局」、「已經很久沒看到過這樣有良心的調查報道了」。
內地媒體曾經不乏深度調查報道。最典型的是《南方都市報》2003年發表《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披露在廣州工作的湖北青年孫志剛因為沒有「暫住證」,被送至收容站後遭毒打致死的故事,引發國家廢止收容遣送制度。三鹿奶粉事件等食安醜聞,也是媒體率先披露,才引發中央高度重視。
不過,隨着近年輿論環境改變,調查報道式微,調查記者流失。這也是《新京報》這篇報道「驚艷」、記者韓福濤被稱為「英雄記者」的原因。調查報道任重道遠。光是監管部門的日常監督是不夠的,還需要媒體監督,才能推動問題的解決。
紀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