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因重建而結束營業,不少人都表示惋惜,甚至到場告別。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一座歷史不算太悠久的建築物重建,為何會有這麼多人不捨呢?建築物在人們心中的價值,不止在於歷史價值、建築特色等,更在於其承載的記憶。九展伴隨不少年輕人成長,不但是很多藝人表演、同人展覽的場地,更經常作為補習名師的模擬試考場,故不少人對九展都有一份回憶,記得在那里揮灑的青春。

在急速發展的香港,不少已清拆的建築,都會成為一代人限定的記憶,即集體回憶。例如銅鑼灣的大丸百貨,作為香港第一間日資百貨公司,令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故即使已經結業20多年,小巴仍然以大丸作為站名,「大丸有落」仍然是不少人的習慣,附近現在為希慎廣場的前興利中心,即三越百貨,亦是類似的集體回憶。她們和現在依然屹立不倒的崇光百貨一起,反映着銅鑼灣過去被稱為「小銀座」,日資在港擴張的歷史,回憶背後也是歷史。

即使是同一座建築,在不同時代中,人們對她亦有着不同的記憶。以中環街市為例,先不論已經清拆的舊兩代中環街市,以現存的第三代中環街市來說,老一輩自然記得她作為街市的歲月,新一代的中環人則會記得她活化之後,作為文創、飲食及購物空間的現況。現終審法院大樓,先是作為香港最高法院(即高等法院),及後作為立法會大樓,經歷香港眾多重大事件,現時則再次成為終審法院,在香港司法及立法歷史上擔任重要角色。

建築在空間歷史中擔當重要角色,有些建築幸運地得到保留或活化作他用,但建築物即使消失,在人們記憶中留下的烙印,仍然可以比其本身的壽命還長。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周正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7月12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張瑋宗 - 歷史是甚麼?|青史劄記

周正賢 - 口述歷史|青史劄記

張瑋宗 - 古人的水上交通|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趣談法與史|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棋盤上的中國歷史與文化|青史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