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曾到歐美旅行,不論到達當地或回港後,可能出現時差症(英文稱為jet lag)。時差症又稱為旅行倦怠症或生理節奏失調症,原因是快速跨越遠距離的時區,一般多於三個時區,導致身體生理節奏紊亂所產生的一種短暫性失調狀態。美國睡眠醫學會把時差症定義為一種在跨越至少兩個時區後,出現失眠或白天過度嗜睡的綜合症。

腦部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是控制人體日夜生理規律的器官,能夠調控睡眠、清醒周期、體溫、荷爾蒙分泌等生理變化,包括肝臟和腸胃等器官的調節。人體生理時鐘約為24小時,如果生理時鐘被擾亂,身體便會出現不適的反應,包括白天疲勞、失眠或過度嗜睡、消化問題、難以集中注意力、頭痛、易怒等症狀,甚至容易患上感冒等傳染病,以及增加受傷的風險。
奧運選手需調整作息

現今運動員經常需要跨國到外地進行競技比賽,涉及跨越多個時區,例如香港飛到美國,恰巧是日夜顛倒的時區。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旅程容易導致缺乏足夠的睡眠,身體出現疲勞及肌肉乏力,時差症的反應不利運動表現,阻礙發揮,運動員難以達到最高峰的運動狀態出賽。對於爭取奧運獎牌的運動員而言,影響就更為顯著,必須在賽前避免時差症產生的不利條件。

今屆巴黎奧運的時區,較香港慢6小時。體能方面,要完全適應跨越遠距離的新時區,可能需要一至兩星期。運動員在出發前幾天可提前調整作息,逐步調整睡眠時間,使之接近目的地的時區,每天提前或推遲約60分鐘。計劃往東飛行可以把每天作息提早1小時,往西飛行則每天延後1小時。

抵達目的地後,運動員應盡快曝露於自然光下或室內明亮光線中,有助身體重置生理時鐘,而睡眠時則應避免光線刺激。由於作息短暫失衡,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所以在旅途中必須做好保暖和營養監控,避免身體出現脫水情況。 

在本港,不少熱愛長跑的人,都會到外地參加馬拉松賽事,同樣需要應對時差症的問題。一旦未能適應當地的時區,運動能力便出現下降,難以做出個人最佳的成績。雷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