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每天行車超過19個小時,扣除每日例行檢查及測試,每晚只有約「黃金兩小時」完成相關工作。港鐵常務總監─香港客運服務楊美珍指,每晚不同團隊超過1,000名同事,進行逾200項涵蓋保養維修、資產更新工程及新鐵路項目的工作。她表示,港鐵現時積極推動「智慧維修」,加快應用科技。專責團隊亦會仔細規劃及協調整個鐵路網內於「黃金兩小時」期間進行的工作,於安全大前提下盡量滿足最多的工程需求,並確保翌日維持服務。
港鐵常務總監─香港客運服務楊美珍指,每晚不同團隊超過1,000名同事,進行逾200項涵蓋保養維修、資產更新工程及新鐵路項目的工作。劉駿軒攝
楊美珍表示,港鐵現時積極推動「智慧維修」,加快應用科技。劉駿軒攝
港鐵引入大型自動化道碴吸取運送機,利用智能機械臂同時吸走現有道碴及置入新道碴,再搗固及平整,提升效率。港鐵供圖
軌道智能監測系統已在港鐵全部10條線路上使用,每條線路有兩列列車安裝了震動感應器和激光探測相機。港鐵供圖
港鐵會爭取在「黃金兩小時」內完成工作。資料圖片
楊美珍強調,科技對鐵路維修保養的意義重大,舉例指港鐵引入俗稱「大笨象」的大型自動化道碴吸取運送機,並利用影像分析、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等,突破過往集中於非行車時間進行檢測的時間限制。另外,工程團隊透過軌道智能監測系統,於行車時間持續收集關鍵鐵路資產數據,加強實時監測,提高維修效率,協助進行更針對性及精準的維修。她提到,軌道智能監測系統於2020年率先在東鐵綫試行,現時港鐵每條鐵路線各有兩列載客列車裝有該系統。
至於科技是否能夠取代人手,楊美珍認為,科技是協助工程團隊更精準和高效完成每一次工作,「我哋現時係人手與科技雙管齊下」,工程人員能在科技的幫助下,靈活編排及協調不同項目的工作,安排工作的優先次序,提升維修效率及鐵路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