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航空公司開拓新航線及航點,機管局自6月1日起已推出兩大鼓勵計劃,資助航班開支。機管局機場運行副總監方瑞文今日(16日)與傳媒午宴時表示,首個計劃屬兩年期,以2023年為基數,奬勵開新航線或新航點的航空公司,「獎金以飛機的載重上限噸位計算,每噸為70元,以每機約300至400噸重計算,即一架飛機每程可獲1萬至2萬元;全年可獲700萬至800萬元。」他指,首年獎金額為100%,次年將減至50%。
每機額度可達2萬元
至於第二個計劃,則為期3年,獎勵關鍵航線,如北美、歐洲、澳紐等長途線航班;且不限新航點,在原有航線的加班機亦可受惠。獎金與首個計劃相同,但額度為首年100%、次年75%、第三年50%。
反應理想 有6間航空公司增8個航點
方瑞文指,上述計劃不限客貨機,且純以飛機上限噸位計算,不會每程量度飛機載重。現時短途線反應理想,推出1個月來已有6間航空公司增加8個航點,包括首爾、台灣、菲律賓、哈爾濱、西寧等。
對目前本港航班恢復進度,方瑞文指按照今個冬季估算,短途機可恢復至疫前百分百運力,甚至超過疫前,長途機則可達九成。他指,疫情中不少航空維修公司倒閉,及航空人手流失,限制了航空公司的增力航班力度,也令航空公司更重視航點能否如期獲利,故推出獎勵計劃鼓勵航空公司在港開航新航線。而新航線、航點或班次也需持續運作達20周,才會達到獎勵標準。
形同着陸費打折 形容「賺少啲除笨有精」
至於預計成效及資助總額,方瑞文笑言是「越多越好」,並無設定上限。至於對機管局會否構成財政負擔,他指因航機抵港會徵收着陸費等,今次奬勵形同「折扣優惠」,形容只是「賺少啲除笨有精」,而非產生龐大開支。他指,機場第三跑道料在今年年底運作,有信心屆時香港已回復百分百運力,再推獎金只是想令航班再增加,尤其吸引中轉航班選擇在港轉機,形成「裙帶關係」增加客流,「情況如杜拜機場是不少歐洲線的中轉站。」
面對國內機場競爭,方瑞文指兩者定位不同,且國內開新線部分屬國家政策補助,本港傾向由巿場發展,而本港在國家規劃中「國際航空樞紐」定位亦十分清晰。對今次獎金額度是否有吸引力,方指雖然未能完全覆蓋開新線開支,惟以商場作比喻,「冷清的場免租也沒有人來,人氣旺的商場巿一點補貼已可令吸引力大增。」他預期,因現時兩條跑道的繁忙時段近滿,預計第三口跑道開通後,至明年夏季會有更多新航線湧現。
機場人手方面,方瑞文指輸入外勞計劃助力甚大,現時已用約三分二配額,每名外勞培訓期約2、3個月,相信可追上運作高峰。
記者:脫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