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起力推盛事經濟,今年下半年盛事超過100項,冀吸引高增值旅客訪港,加強本港旅遊業的競爭力,提振經濟。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在社交網站上載報章文章,質疑現時一年數百項盛事「真的能稱得上是盛事嗎?」認為政府的初衷是好,但這些所謂盛事屢次「甩碌出醜」,政府舉辦盛事「貴精不貴多」、要放棄「廣撒網、多斂魚」思維,集中資助有真正吸金能力盛事,避免再「倒錢落海」。
葉太表示,現時,對國際級大型盛事較主流的定義源自蘇黎世大學在2015年一篇論文中提出的標準,作者認為一項盛事活動的訪客人數(visitor attractiveness)、轉播收益(mediated reach)、活動成本(cost)及對城市基建規劃的影響(urban transformation)都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定義為國際級大型盛事。
指盛事年表活動客群太窄「實在不能稱為盛事」
按照上述定義,葉太指,Taylor Swift等國際級巨星巡迴演唱會,或LIV Golf 巡迴賽和七欖等均屬「國際級大型盛事」。但她認為規模如此龐大的活動,涉及海量前期籌備工作,對場地亦有一定要求,每年能舉辦一至兩場已是不易。
葉太認為現時盛事年表所羅列的活動,不少活動或規模太小,或目標客群太窄,有些只是行業展覽,難吸引境外旅客訪港,實在不能稱之為盛事。她指更令人嘆息的是,特區政府為不少「盛事」提供了資助,但這些活動本身的吸金能力相當有限,非但不能振興消費市道,反而導致公帑打了水漂。
政府初衷雖好 但屢次「甩碌出醜」
她以今年2月舉辦的「Chubby Hearts Hong Kong」為例,政府慷慨地資助主辦方780萬元,但對活動的討論始終只停留在本地媒體間,並未引起境外媒體關注,遑論吸引旅客訪港。
葉太認為政府推動盛事經濟的政策初衷雖然良好,但這些所謂盛事屢次「甩碌出醜」,加上現時財政緊絀,政府應重新檢視成效。長遠而言,她認為政府應放棄「廣撒網、多斂魚」思維,集中資助有真正吸金能力的盛事,避免再次「倒錢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