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童心悅在急症室縫針後,心臟驟停事件,引起全城關注縫針期間程序是否妥當。醫管局高層早前公開道歉,但指因警方已介入調查,拒披露個案細節。至於局方委任的急症科及兒科專家在檢視公立醫院的兒科病人臨床程序後,今日在最新一期《風險通報》作出四大建議,包括在進行醫療程序時,需確保兒童呼吸道暢通。
急症科及兒科專家四項建議細節
一、 在為兒科患者進行手術時,臨床團隊需向其父母及孩子簡單解釋手術過程,包括為安全需要或要暫時固定兒童四肢或身體部位;且要獲得父母同意。
二、如需固定兒科患者,應要避免其氣道阻塞,或胸壁運動受限。且可因應情況,向患者作出鼓勵、分散其注意力、在必要時進行鎮痛及鎮靜等。醫護人員也應經常檢查孩子頭部位置及呼吸情況,以確保其呼吸道暢通,且兒童亦不應無人看管。對高風險患者,應採取預防跌倒等措施。
三、進行鎮靜程序時要注意潛在併發症,如對呼吸和循環系統的損害、皮膚破損或心理困擾等,在手術期間要監察病人是關鍵,適當時候應考慮在密切監測下進行手術鎮靜。
四、通過電子學習或模擬訓練等加強醫護培訓,對提高處理兒科患者臨床手術的安全性「非常有價值」。
相關新聞:
仁濟醫院女童縫針事故︱醫衞局:已指示醫管局全面檢討系統及結構問題 9月底前完成
仁濟醫院女童縫針事故︱醫管局三度致歉 基因檢測有結果 無隱疾致意外發生
仁濟醫院女童縫針事故︱心悅醫院度5歲生日 水腫稍有改善 仍留醫ICU
仁濟醫院女童縫針事故︱父親質疑或涉醫療失誤 院方 : 全力配合調查
醫管局指,已再次提醒醫護人員為兒科病人進行醫療程序時,應加強監察病人,亦應加強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及在有需要時為病人安排醫療程序鎮靜等。另早前已透過專科統籌委員會及不同平台提醒醫護人員謹慎執行有關指引,同時會加強員工培訓,確保兒科病人在接受醫療程序時的安全。
翻查資料,心悅今年5月因跌倒撞傷頭部,並到仁濟醫院急症室縫針,惟期間心臟停頓長達18分鐘,臨床診斷為缺血性腦病變。其父曾指控醫護縫針時女兒面部向下,疑壓着枕頭,一番掙扎後再無動靜,質疑女兒曾經缺氧,並就事件報警。醫管局早前曾回覆,稱心悅縫針時面部朝向側面。
記者 脫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