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體弱長者居家安老,社署在去年9月起亦將社區券適用範圍,擴展至「租用輔助科技產品」,包括醫療護理床、移位機、淋浴椅或洗髮機等,惟非所有機構有提供租借服務。長者安居協會管家易服務助理經理戴文耀指,在社區長者一般體魄較佳,較少用醫療床等設備,輔助科技產品的查詢較少,「曾有長者查問過租用電動輪椅,因相關輪椅價格較貴、維護成本亦較高,加上有社區券資助,租用相對便宜。」許笑言,不少長者曾查詢平安鐘服務能否用社區券,惟現不包括在內。
院舍輸入外勞 釋出人手
李湘微補充,不少長者更鍾愛看中醫、針灸療法,惟目前社區券提供服務以西醫為主,認為有潛力開拓中醫、香薰治療、推拿等服務。她說:「很多曾中風長者問能否用社區券做針灸,但只能告訴他們現時不包括。」
富英指,臥床時連飲水也怕,現在通過多做運動,自理能力已大大恢復。(鍾健華攝)
何德金指,現時堅持做行路訓練,冀能助腿腳恢復。(脫芷晴攝)
何德金指,現時堅持做行路訓練,冀能助腿腳恢復。(脫芷晴攝)
除上門服務,有機構也支援用社區券做社交、運動訓練,延緩長者退化。圖為和悅會。(脫芷晴攝)
李湘微指,長者人口不斷增長,未來20年或每三人有一人年達65歲,照顧需求勢增。(脫芷晴攝)
對護理人員人手荒,許嘉豪指社區券屬單對單服務,重視溝通能力,只請本地人,幸需求急升後仍能維持逾九成配對率,「請多三分一人,工資肯定要調整,暫未對經營構成很大壓力;因多用兼職,主婦也是重要招聘來源。」
李湘微指,業內近年確缺人,幸院舍輸入外勞,變相釋出更多人在社區服務,其機構有足夠人手照顧約千名社區券長者。但她提及,社署規定社區券送飯服務每次收取約61元,惟計及餸菜成本、送餐人手及車費,「可想像到令很多單位未必願意做送飯。」冀署方能更緊貼巿場,配合通脹上調。
「要一次過送兩餐飯」
陳佩詩提及,不時聽到有服務機構缺護士、物理治療師等人員,難百分百滿足用家需求,「如非每日能提供服務,甚至要一次過送兩餐飯,令長者自行晚上翻熱再吃,冀政府能加強對機構支援。」
社署指,截至6月底,租借輔助科技產品使用者約達300人次;以約9600名社區券用家計,佔約3%。署方會留意新措施運作,適時檢討服務數據,並向社區券使用者收集意見檢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