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期發生「猜猜我是誰」的電話騙案,新界南刑事總部人員經深入調查後,根據線索鎖定兩名詐騙集團骨幹成員,涉及全港至少4宗「猜猜我是誰」騙案,損失金額33萬元,最大損失一宗為20萬元。行動中拘捕一名18歲及一名16歲無業少年,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據調查所得,兩人為搵快錢僅收取數百至千元報酬犯案。警方同時發現,受害人都是長者,均使用家居固網電話,因此不排除騙徒是針對性地向家居固網電話用戶撥打詐騙電話,當獲悉對方是長者,便冒認是其兒孫犯事要提交「保釋金」,長者因擔心兒孫而入騙局。
新界南總區重案組總督察庾博瀚講述案情時表示,四宗案件於今年5 至 7月期間發生,受害人為已退休家庭主婦(年齡介乎 73 歲至 84 歲)。案中騙徒犯案手法一如既往,假扮成受害人兒孫,並訛稱因涉及刑事案件被警方扣留,急需受害人提交現金「保釋金」,騙徒亦會叮囑受害人不要向其他家人提及。受害人往往因為心急,擔心家人安全而答應要求,準備所謂「保釋金」。其後另一名騙徒就再聯絡受害人,訛稱為其兒孫的朋友,並相約受害人,聲稱幫其兒孫取「保釋金」。當付錢後,受害人成功聯絡到「真正」的兒孫而方知受騙,繼而報案。
警方經深入調查後,成功鎖定案中兩名騙徒,並於7月30日採取行動,拘捕一名18歲及一名16歲的少年,兩人均報稱無業。 案中詐騙集團分工仔細,兩名被捕人互不認識,分別受詐騙集團操縱,一名負責向受害人收取騙款,並將騙款轉交同案另一名被捕人,而另一名被捕人則按指示將騙款存入指定的虛擬貨幣錢包,增加追查難度。
庾博瀚指過程中兩名被捕人分別收取數百至一千元作為報酬。警方現正積極調查案件,追捕詐騙集團主腦及其他骨幹成員。
庾博瀚又指本案值得留意是,四位受害人都是經家居固網電話收到騙徒來電,繼而墮入騙案。現時市民都習慣只用手提電話作為主要通訊工具,而還用家居固網電話較多的多是年長市民,不排除騙徒是針對性地向家居固網電話用戶撥打詐騙電話,當聽到接電話的人是長者,就會冒認是受害人的親人。 本案四名受害人其實都知道有電話騙案存在,但因擔心親人安危,一時情急下被騙去畢生積蓄。詐騙集團利用受害人這種心態而行騙屬卑劣行為,值得受到社會嚴厲譴責。
他指出,根據香港法例第210章《盜竊罪條例》,「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是一個非常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監禁10年。而由於案件盛行,及相關案情嚴重,警方會就該類型案件,徵詢律政司意見,向法庭申請加重刑罰。
庾博瀚稱,現時正值暑假期間,警方藉此提醒青少年,不要因一時貪心想搵快錢鋌而走險,就好似案中被捕的少年一樣,為了一千幾百報酬甘願受到不法之徒操控,成為犯罪團伙工具。別以為參與犯案的角色輕微,只是收錢及轉移犯罪得益屬好小事,其實這樣做已是一名共犯,隨時要面臨嚴重指控,賠上十年寶貴光陰。他寄語想搵暑期工年輕人,切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
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李金鵬分享防騙貼士時指,所謂保證金純屬虛假,而警方絕不會要求任何人士,向非警務人員,用任何形式繳付保釋金或其他款項。市民如果家中有長者獨居,應該向公公婆婆多宣傳警方的防騙訊息,家人之間可以多加提醒或訂立自己的聯絡暗號,多一重保護,自然可以減少受騙機會。緊記不接聽可疑電話、不輕信對方說話、不輕易轉賬予其他人,加强個人防騙意識。
暑假已開始,警方留意近來涉及青少年罪行,包括刑事毀壞、詐騙、上門為犯罪集團收數等案件有上升趨勢;或涉及青少年受害人,如網上情緣騙案、裸聊等詐騙案件都值得社會關注。警方不排除犯罪集團利用暑假時間,用金錢利誘青少年從事非法活動,例如上門淋油、收數甚至販運毒品等嚴重罪行。
警方强調,在這類嚴重案件中,被捕人並不會因為其年齡而成為脫罪理由,係過往案例中見到,即使被捕人未滿18歲,如果犯下嚴重罪行如販毒罪等,都可能會被判處監禁並留有案底。
警方呼籲家長在暑假期間應多留意青少年生活,並向他們傳遞正確價值觀,防止他們因誤交損友或因貪圖揾快錢,基至被人誤導指未成年犯法不會有後果等錯誤觀念,而行差踏錯,甚至犯下刑事罪行,抱憾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