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前日表決通過《廣東省促進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條例》,措施主要便利港澳青年在廣東創業、報考大灣區內地九市公務員工作,今年9月開始施行。有本港政商界人士認為,《條例》有助港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但兩地工作條件、文化方面等差異亦不容忽視。

《條例》對於便利港澳青年在粵創業就業有若干規定,包括政府統籌規劃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按規定做好基地建設和運營的資金保障工作;加強與港澳青年相關的政務數據跨部門共享;規定青年可購買商品住房等。

有本港政商界人士認為,《條例》有助港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資料圖片
有本港政商界人士認為,《條例》有助港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資料圖片
中華出入口總商會副秘書長、青委主席李志峰(右)。中華出入口總商會圖片
中華出入口總商會副秘書長、青委主席李志峰(右)。中華出入口總商會圖片
李志峰表示,港青在內地創業機遇多,優勢之一在於資金門檻低、容錯度高。資料圖片
李志峰表示,港青在內地創業機遇多,優勢之一在於資金門檻低、容錯度高。資料圖片
梁文廣認為,要真正吸引港青在大灣區投考公務員,粵港兩地政府需提供更多資訊和內地實習機會。資料圖片
梁文廣認為,要真正吸引港青在大灣區投考公務員,粵港兩地政府需提供更多資訊和內地實習機會。資料圖片
港區人大代表陳勇則認為,新法規提供正式渠道,讓青年到內地創業時有人教導。資料圖片
港區人大代表陳勇則認為,新法規提供正式渠道,讓青年到內地創業時有人教導。資料圖片
李浩然表示,在內地當公務員「追KPI」的要求嚴格,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料圖片
李浩然表示,在內地當公務員「追KPI」的要求嚴格,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料圖片

中華出入口總商會副秘書長、青委主席李志峰表示,港青在內地創業機遇多,優勢之一在於資金門檻低、容錯度高,生意大有大做、小有小做,以其個人經驗為例,試過「打本」2萬多元便可建立一間店舖,幾個月左右可收支平衡並逐漸回本,即使創業失敗損失亦有限。但他指本港青年對內地認識不足,有恐懼心理,「始終在內地吃喝玩樂,與創業就業是兩回事」。

他亦關注到內地營商文化與香港很不一樣,例如香港營商法例統一,但內地可能不同小區法規皆不同,或產生混亂,需頗長時間適應。他提到,倘在內地沒有朋友圈,做起生意來很易撞板,即內地術語「踩坑」,但相信這些文化差異可透過兩地政府推動青年交流,拉近距離。

《條例》另一焦點是推進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報考大灣區九市公務員工作,支持內地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僱主公開招聘港澳青年;完善港澳青年實習、見習政策。

其實5年前出台《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表明讓港澳居民依法擔任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近年廣東省、市政府都陸續推出政策措施招聘港澳青年。今次廣東新法規更具體,提到「支持大灣區九市招收港澳青年博士進入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探索與香港、澳門相關機構合作開展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培養工作」等,進一步指向高端人才。

不過在內地工作,涉及長遠的職場生涯規劃,而香港不論公私營市場,整體收入均較內地高,對港青的吸引力有多大?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指,港青到內地就業,多一個選擇當然是好事,但他曾與青年團體進行問卷調查,得知落到實處時面對困難不少,例如生活社交細節、辦公室文化、競爭環境等,適應起來並非易事。

梁文廣認為,要真正吸引港青在大灣區投考公務員,粵港兩地政府需提供更多資訊和內地實習機會,讓他們及早了解內地工作文化。亦有政商人士坦言,招募港澳青年投考公務員,彰顯內地對港澳青年的接納和信任,但始終兩地文化、收入水平有差別,實際吸引力仍待驗證。

港區人大代表陳勇則認為,新法規提供正式渠道,讓青年到內地創業時有人教導,獲取官方背書的資訊,總比以往「摸着石頭過河」好,即使創業不成功損失亦可控。至於投考公務員,他同意薪酬待遇未必及香港,但賣點在於可吸收國家政務經驗,對日後不論是回香港或內地繼續發展,都大有幫助。

曾於貴州當官的立法會議員李浩然提到,內地不同省市有不同風土人情,難一概而論,但整體而言在內地當公務員,職場文化確實很特別,例如對紀律的要求非常嚴謹,而且「追KPI」的要求嚴格,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他認為,這正是認識國家風土人情與行政體系的好機會。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