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上月批准業界進口及銷售16種可食用昆蟲包括蟋蟀、蚱蜢、蠶蛹等,當地著名餐廳「螃蟹之家」(House of Seafood)成為獅城首間將昆蟲列入菜餚的食肆,推出30道包含昆蟲的新菜式,例如蟋蟀壽司、蟬蛹湯圓,還有咖喱魚頭配香脆蟋蟀等。該餐廳舉行試食活動後表示,顧客反應頗佳,爭相試食。獅城一名食物安全專家稱,昆蟲幾乎都是蛋白質,如果人們克服「噁心因素」,有助獅城的食物供應保障。
餐廳「螃蟹之家」的老闆黃泯萊表示,餐廳經過兩年時間籌劃,創製了30道以昆蟲為主題的新菜式。餐廳向食客提供昆蟲餐免費樣品試食,他稱其電話一直響個不停,顧客們爭相預約試食。他表示顧客喜歡菜餚中出現明顯可見的昆蟲,例如看起來像有蟲子爬出來的豆腐、一盤布滿蠶蛹的湯圓等。他說:「(昆蟲餐)看起來越可怕,顧客就越會拍下TikTok短片。」他指最初是把昆蟲磨成粉,拌入食物烹煮,但顧客其實更想看到蟲,才會有那種驚喜的感覺,尤其年輕顧客非常大膽,想在菜餚中看到整隻昆蟲。
至於昆蟲料理的價格,黃泯萊表示如湯圓加昆蟲定價10坡元(約58港元),螃蟹加昆蟲是29坡元(約170港元),跟沒加昆蟲的價格一樣。他說該餐廳的食用昆蟲全是進口,一旦進口商獲得食品主管機關批准,餐廳就可以正式將這些昆蟲菜餚賣給顧客。他更指昆蟲入貨價不菲,約佔成本的10%,價格比雞蛋高。
當地媒體報道,一名26歲食客首次試吃昆蟲餐後表示,油炸蟋蟀等昆蟲零食吃起來像薯片,但賣相嚇人。一名42歲食客稱,到泰國旅遊時喜歡吃街邊的昆蟲小吃,吃多了就不覺得奇怪。另一食客試吃昆蟲炒麵後說,昆蟲如蝦米般香脆,但應該不會每天吃。
聯合國列可持續蛋白質來源
2019年,獅城政府宣布定下2030年之前在本地生產民眾營養需求的30%食物的目標,以改變目前90%食物依靠進口的模式。南洋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專家Paul Teng表示,如果人們能克服「噁心因素」,昆蟲肯定有助邁向這個目標。他補充指,必須在本地生產才能讓人們負擔得起這種替代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他又說:「讓人們接受昆蟲作為食物是一項挑戰。但事實上,這是一種正常的食品。就我個人而言,吃昆蟲是沒問題的。」
聯合國已將昆蟲列為一種可持續的蛋白質來源,以滿足預計到2050年全球達到97億人口的營養需求。由極端天氣變化和地區衝突所造成的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也增加了人們對昆蟲所提供營養的興趣。與此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也在推廣養殖昆蟲作為人類食用及動物飼料。獅城業界有興趣進口昆蟲,但目前成本仍是障礙。
雖然東南亞地區早已把蟋蟀和其他昆蟲作為街頭小吃,但在獅城這種食品的進口受到嚴格的安全和衞生限制。根據食品局規定,所有被批准的人類食用昆蟲必須在受控環境下飼養,不能從野外採集,也不能餵食糞便或腐爛食物等污染物。
現時判斷昆蟲能否成為獅城人飲食特色還言之尚早,但目前有些食客表示很樂意培養出對昆蟲食品的喜好。23歲物流主管Bregria Sim說:「如果昆蟲是更高的蛋白質來源,為甚麼不採納呢?我會把它加到我的每日膳食和每日食物攝取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