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近年本港多個行業人手短缺,政府去年提出輸入外勞,其中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為6300個,當局至今批出近6000個,約1780人已抵港。早前自由黨建議增加外勞配額、取消工資中位數限制,但勞工界反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勞工界質疑航空業外勞批出配額速度過快,影響本地僱員通過加班費獲取理想薪酬。(資料圖片)

據機場空運員工協會調查,去年10月或之前,即航空業輸入外勞前,平均每月收入在2.1萬元至3萬元的受訪者約51%;輸入外勞後,今年2至4月達到該收入的受訪者僅19%,大降逾3成。7成受訪者稱,每月收入減少主因是加班時數減少;63%人認為其所屬崗位或部門人手已恢復或接近至疫情前的水平,導致工作「僧多粥少」。

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說,希望政府及機管局正視輸入勞工對機場本地員工的負面影響,審批外勞配額宜慢不宜快。不過他稱,早前與機管局代表會面,對方稱疫情前機場各工種僱員共約7萬名,疫情時下降至約5萬名,而機場客流量至今僅恢復8成,但僱主在通關後短期內已增聘約1萬人,認為是僱主「一下子請得太急」,與輸入外勞無關。

為何航空業前線工種要加班,才能得到理想薪資?周小松解釋機場運作模式獨特,飛機降落時間不固定、機場24小時運作,不少工種採取「低底薪+高加班費」模式,令人力資源分配更靈活,同時減省成本,因此當人手足夠、毋須加班時,底薪低、通勤長的機場工就不再具吸引力。

航運交通界議員、自由黨易志明表示,機場前線工種恆常加班情況確存在,但工時延長容易導致失誤甚至工傷,因此僱主亦認為加班情況不可長期存在。他又指,通關後機場相關工種欠2萬人,政府遵循本地與外勞2:1比率限定6300個配額,「就算用晒總數都不足6萬」,無法恢復疫情前7萬人的服務水平,遑論為即將啟用的三跑航班提供服務,故提議增加外勞配額、將比率修訂為1:1。

運流局回覆指,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兩輪申請共批出5800個配額,其中第一輪申請近1800個已使用配額中,約1700名輸入勞工已抵港;第二輪申請逾1600個已使用配額中,超過80名輸入勞工已開工。局方指隨着三跑年底啟用,機場航班處理量將上升,預計所須人手亦逐步增加;機管局今年稍後進行新一輪機場人力資源調查,政府會參考有關調查結果、計劃執行情況、持份者意見等多項因素,考慮計劃未來路向。

工聯會陸頌雄提到,航空業底薪偏低,員工要依靠加班維持收入,形成惡性循環。據他了解,部分公司眼見有外勞作為後備勞動力,對本地工人招聘不積極,然後以「請不到人」為由繼續擴大聘外勞。他曾接觸個案,有本地年輕人讀完飛機維修相關課程,向聘請相關崗位的公司寄出應徵信卻沒回應,質疑當局把關不嚴,認為不應單方面聽到航空業說不夠人,就急於引進外勞。

輸入外勞向來是燙手山芋,勞工界必大力反對,但本港勞動力不足,即使航空業輸入外勞用盡配額仍未夠人,如何在保障本地勞工前提下適度輸入外勞,值得關注。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