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上周落幕,港隊今屆獲得兩金、兩銅佳績,市民對體育的關注度大幅提升,當中本港運動員資助及薪酬待遇備受社會關注。民建聯今日(19日)提出10項香港體育發展倡議,包括檢討及優化精英運動員的資助機制、鼓勵商界為體育活動和運動員提供贊助等,以加強對本港體育發展的整體支援。
兩成受訪盼羽毛球館
民建聯在奧運期間(7月25日至8月14日)進行電話問卷調查,比較市民的運動習慣變化及了解市民對本港體壇的意見。深水埗區議員何坤洲表示,該黨成功訪問了471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近8成市民過去一年平均每個星期都會做運動,當中有25%市民指一周運動超過5次或以上,可見市民了解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另外,今屆本港劍擊隊成績突出,近1成市民希望政府增設劍擊館,亦有近兩成市民指希望當局增設羽毛球場館,他期望政府會針對市民需要增建更多綜合體育館和游泳池,增加方便市民做運動的場地。
本身是體院副主席的鄭泳舜建議檢討體院現時「精英訓練資助」之下各級運動員的資助和津貼金額,特別是可以研究調整「精英丙」及「成年隊」運動員類別的資助金額及年期。他又指,運動員在體育生涯起始階段,往往較難匹敵海外精英成年選手,認為調整這方面的待遇有助更多青少年運動員晉升至成年隊,為不同運動項目建立健全的晉升梯隊,強調原意是希望運動員有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另外,鄭泳舜鼓勵商界參與專項運動的贊助,例如透過投資與捐款或隊伍冠名,支援體育總會或地區體育會組織比賽隊伍、培訓班。
倡閒置用地推動新運動
近年不時傳出與運動員選拔相關的爭議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鄭泳舜指自己有向各個體育總會聯絡和溝通,形容要各方一起努力,重中之重是建立一套健全和開放透明的選拔準則和上訴機制,創造公平環境。
另外,今屆奧運不少新增運動項目,例如三人籃球賽都移師至戶外場地進行,鄭泳舜建議政府未來應多加探索以類似模式,物色一些地標式建築、海濱地段,以及已規劃作康樂設施的用地或位於天橋底位置的閒置用地,以近年在海外及內地盛行的氣膜建築結構(Air Domes)或大型帳逢等方式,興建一些可供用作舉辦城市運動的「簡約體育設施」。
記者會邀請前港隊空手道代表李振豪,他講述自己運動員生涯的薪資發展,指自己2009年加入港隊,兩年後成為全職運動員,指當時只有4000多元的資助,體院更沒有宿位,形容「對比以前已經好很多!」,但仍有進步空間,冀當局可以增加醫護及物理治療團隊人員。
對於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昨日表示,未來將在當地建設更好的訓練設施,並會有全新的運動科學及運動醫學設施,問及本港在運動管理、科學及醫學範疇等設施上是否足夠讓體院精英運動員使用,會否參考新加坡的經驗向政府提出倡議?
體院將更全方位支援
鄭泳舜指當局應配合體院新大樓落成,在運動醫學方面進一步增撥資源,增加包括技術教練、體能教練、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情緒及心理專家等的人數,讓運動管理更加專業化,全方位提升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援。
他續說,政府應掌握全球運動發展趨勢,並考慮不同運動項目的獨特需要,為體育總會撥出專門款項,協助體育界升級設備或提供科技支援,相信當局會參照世界不同的城市的做法。
記者: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