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嶺南科舉匾額(攝於中山市博物館)
嶺南科舉匾額(攝於中山市博物館)

佛山自宋元時期便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經濟的繁榮讓文教也異常興盛。朝廷歷代的科舉,共有9位廣東籍狀元,佛山佔據了其中的5席。學文之外,佛山亦是武風盛行,弟子遍布天下。

倫文敘(1466-1513)

倫文敘是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狀元。他在廣東的名氣最大,傳奇故事也最多,尤其戲曲、影視中「大頭鬼托世」、「倫文敘老點柳先開」、「倫文敘戲太師梁儲」等故事更為大家熟知。
倫文敘成就最高的是對聯。他促進了對聯傳統句式的突破,根據需要而靈活運用長短句,出現了長聯、機巧聯、諧趣聯等。

南海獅山狀元公園內倫文敘雕像
南海獅山狀元公園內倫文敘雕像
南海獅山狀元公園內倫文敘雕像
南海獅山狀元公園內倫文敘雕像
位於南海區獅山鎮羅村的狀元公園以倫文敘為中心人物,上山途中有倫文敘從舉人、貢士、進士到狀元的主題雕塑群。
位於南海區獅山鎮羅村的狀元公園以倫文敘為中心人物,上山途中有倫文敘從舉人、貢士、進士到狀元的主題雕塑群。
《鬼才倫文敘》
《鬼才倫文敘》
《倫文敘老點柳先開》
《倫文敘老點柳先開》
倫文敘畫像(攝於南海博物館)
倫文敘畫像(攝於南海博物館)

李文田(1834-1895)

李文田是清代咸豐九年(1859年)的科舉探花(科舉第三名),官至禮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他勤於治學,成為清代著名的蒙古史專家和碑學名家。李文田還是嶺南一代書法大家,將漢、魏碑刻的書法融為一體,為廣東的碑派書法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文田墨跡欣賞:

李文田書法(鄧偉雄先生提供)
李文田書法(鄧偉雄先生提供)
楷書扇面(書法空間網頁圖片)
楷書扇面(書法空間網頁圖片)
李文田《贈德卿楷書圓扇》(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贈德卿楷書圓扇》(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跋《石門銘》(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跋《石門銘》(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書法四屏(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書法四屏(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致雨生書扎》(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致雨生書扎》(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致雨生書扎》(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致雨生書扎》(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致雨生書扎》(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致雨生書扎》(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手批《柬埔寨以北探路記》並書(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手批《柬埔寨以北探路記》並書(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手批《柬埔寨以北探路記》並書序文(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李文田手批《柬埔寨以北探路記》並書序文(書法欣賞網頁圖片)

康有為(1858年3月-1927年3月)

康有為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進士,他幼時聰慧,習練國學,後遊學香港,見到近代事物,大開眼界。此後國家巨變,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相繼爆發,他「感國難,哀民生」,開始尋求強國之路。1895年康有為在北京應試,聯同弟子梁啟超等18省應試舉人,發動「公車上書」。考中進士後得到光緒帝支持,主持戊戌變法。(因慈禧反對,變法不足百日,故而又被稱為「百日維新」。)

康有為企業、房產遍布國內外,故居不止一處:

康有為塑像(攝於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塑像(攝於康有為故居)
保救大清皇帝會加拿大成員一覽,康有為在其中。(維基百科圖片)
保救大清皇帝會加拿大成員一覽,康有為在其中。(維基百科圖片)
康有為流亡期間,與家人的合影,當時他老婆就有兩個。康有為在變法的時候宣傳男女平等,自己卻娶了6個老婆,而且全是17歲左右。
康有為流亡期間,與家人的合影,當時他老婆就有兩個。康有為在變法的時候宣傳男女平等,自己卻娶了6個老婆,而且全是17歲左右。
徐悲鴻為報答康有為的知遇之恩,為他精心繪製了這幅全家福式的《康南海六十行樂圖》。
徐悲鴻為報答康有為的知遇之恩,為他精心繪製了這幅全家福式的《康南海六十行樂圖》。
以康有為為靈感的香港劇場電影《大同:康有為在瑞典》(2011)(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圖片)
以康有為為靈感的香港劇場電影《大同:康有為在瑞典》(2011)(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圖片)
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東南部有座小島,名字叫「康有為島」。康有為曾7赴法國,8遊英國,11次出入德國,還去了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希臘等國。1904年底康有為來到瑞典後便斥資買下海島並建了一座中式園林並住到了1907年。康有為自號為“南海聖人”,莊園則取名為“北海草堂”。
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東南部有座小島,名字叫「康有為島」。康有為曾7赴法國,8遊英國,11次出入德國,還去了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希臘等國。1904年底康有為來到瑞典後便斥資買下海島並建了一座中式園林並住到了1907年。康有為自號為“南海聖人”,莊園則取名為“北海草堂”。

延伸閱讀:星聲講故事2024|守舊的改革者 康有為

黃飛鴻(1856年7月-1925年4月)

黃飛鴻是佛山人的驕傲。他平生最大的成就是對洪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創立了虎鶴雙形拳。現今流傳世界各地的洪拳,也多為黃飛鴻及其弟子林世榮一脈。他所帶給全中國乃至全華人的,不僅僅是幾套拳法腳法,更多的還是那種俠義精神文化以及憂國憂民的情懷。

以黃飛鴻為主題的電影超過百部:

徐克版的《黃飛鴻》90年代爆紅,讓主演的李連傑晉身國際一線明星行列。
徐克版的《黃飛鴻》90年代爆紅,讓主演的李連傑晉身國際一線明星行列。
 李連傑拍電影時都是在使用真功夫,常流血受傷,有時危險動作更不用替身,傷痕舊疾近年開始復發,相當痛苦。
李連傑拍電影時都是在使用真功夫,常流血受傷,有時危險動作更不用替身,傷痕舊疾近年開始復發,相當痛苦。
在1950、60年代黃飛鴻電影由擅長武術的關德興主演,在當時的香港十分受歡迎。(當代中國網頁資料)
在1950、60年代黃飛鴻電影由擅長武術的關德興主演,在當時的香港十分受歡迎。(當代中國網頁資料)
關德興(右一)曾在逾70部電影中飾演黃飛鴻。(當代中國網頁資料)
關德興(右一)曾在逾70部電影中飾演黃飛鴻。(當代中國網頁資料)
早年的《黃飛鴻》電影報章廣告。
早年的《黃飛鴻》電影報章廣告。
黃飛鴻像(攝於黃飛鴻獅藝武術館)
黃飛鴻像(攝於黃飛鴻獅藝武術館)

葉問(1893年10月-1972年12月)

葉問的家族是佛山的名門,他幼年體弱多病,跟隨梁贊的弟子陳華順學習詠春拳術。1908年葉問赴香港求學,又和梁贊次子梁璧結交,深研詠春,武技突飛猛進。1971年葉問弟子成立了「詠春體育會」,推崇葉問為詠春派一代宗師,將詠春拳以原本秘而不傳的教授方式,調整為簡單通俗、顯淺明瞭的教授方式傳播向世界。

葉偉信執導的葉問系列電影由甄子丹主演,一共有四集。
葉偉信執導的葉問系列電影由甄子丹主演,一共有四集。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亦是以葉問為題材,由梁朝偉演葉問。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亦是以葉問為題材,由梁朝偉演葉問。
葉問塑像(攝於佛山葉問堂)
葉問塑像(攝於佛山葉問堂)
葉問與李小龍(維基百科圖片)
葉問與李小龍(維基百科圖片)
《新武俠雜誌》追悼葉問宗師特輯(維基百科圖片)
《新武俠雜誌》追悼葉問宗師特輯(維基百科圖片)

李小龍(1940年11月-1973年7月)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祖籍是佛山順德,和清代探花李文田是同宗。1953年他拜到葉問的門下,正式成為葉問的徒弟。1964年8月2日,在美國長堤的空手道大賽現場,李小龍以動作表演技驚四座。1970年,李小龍回到香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等影片,讓「中國功夫」名揚四海。

 武打巨星李小龍自少因父參與演出20多部香港電影,年少時期拜葉問為師,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大獲好評、風靡全球,可惜32歲猝死。
武打巨星李小龍自少因父參與演出20多部香港電影,年少時期拜葉問為師,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大獲好評、風靡全球,可惜32歲猝死。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也有作鎮藩、震藩),為已故著名華裔動作片演員、武術家、監製及武術指導。圖為1967年的李小龍。(維基百科圖片)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也有作鎮藩、震藩),為已故著名華裔動作片演員、武術家、監製及武術指導。圖為1967年的李小龍。(維基百科圖片)
經典對白:「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便是出自李小龍1972年的《精武門》。
經典對白:「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便是出自李小龍1972年的《精武門》。
香港星光大道上的李小龍像(維基百科圖片)
香港星光大道上的李小龍像(維基百科圖片)
佛山李小龍樂園中的李小龍巨像
佛山李小龍樂園中的李小龍巨像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網上圖片、李文田墨跡欣賞@書法欣賞李文田《贈德卿楷書圓扇》@書法欣賞李文田手批《柬埔寨以北探路記》並書序文@書法欣賞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當代中國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相關文章: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令人垂涎欲滴的風俗美食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大宋皇朝 最後的庇護之地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穿越大灣區|東莞 嶺南文化風情 明清古建築祠堂林立

穿越大灣區|「每10個港人,就有一個東莞籍?」東莞 慈善家 學者

深圳

穿越大灣區|深圳 古村新貌 中國幾十年經濟騰飛的縮影

穿越大灣區|深圳 風景優美得天獨厚 自然山水和海島

廣州

穿越大灣區|廣州 嶺南地區首府樞紐 文化交融的沃土

穿越大灣區|廣州 2千年商都中軸線 歷代名勝古蹟

穿越大灣區|廣州點解叫「五羊城」? 一千年前係點樣?

中山

穿越大灣區|中山 享地理優勢 商業貿易崛起 攪動歷史風雲

穿越大灣區|中山點解舊名「香山」?有咩自然風光?

佛山

穿越大灣區|認識佛山飲食文化 特色小吃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