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新學年開始,學生的精神健康繼續受關注。有機構昨公布調查,發現本港中學生的幸福感水平只屬一般,更有兩成半受訪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近6成受訪學生「自我批評」程度達中等或以上。機構建議學校建立正向校園文化,家長亦可嘗試認可子女的特質和長處。

新學年開始,學生的精神健康繼續受關注。 資料圖片
新學年開始,學生的精神健康繼續受關注。 資料圖片
有機構昨公布調查,發現本港中學生的幸福感水平只屬一般。 資料圖片
有機構昨公布調查,發現本港中學生的幸福感水平只屬一般。 資料圖片
有兩成半受訪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 資料圖片
有兩成半受訪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 資料圖片
近6成受訪學生「自我批評」程度達中等或以上。 資料圖片
近6成受訪學生「自我批評」程度達中等或以上。 資料圖片
至於受訪學生感到不滿的生活範疇,最多人認為是學業,有36.6%,其次是外貌體形。 資料圖片
至於受訪學生感到不滿的生活範疇,最多人認為是學業,有36.6%,其次是外貌體形。 資料圖片
機構建議學校建立正向校園文化,家長亦可嘗試認可子女的特質和長處。 資料圖片
機構建議學校建立正向校園文化,家長亦可嘗試認可子女的特質和長處。 資料圖片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在去年11月至今年4月訪問1646名中學生,調查發現整體受訪學生的幸福感只屬一般,25.5%受訪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20.5%出現焦慮症狀,學生的幸福感與學生跟家人相處情況、升學或前途和適應學校生活有關。
  
調查亦發現,57.4%受訪學生的自我批評程度達中等或以上,即他們經常自我批評或責備。至於受訪學生感到不滿的生活範疇,最多人認為是學業,有36.6%,其次是外貌體形。
  
該處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單位主任馮澤棠稱,後疫情時代下中學生面對同儕關係疏離等問題,建議學校建立正向校園文化,舉辦更多紓壓活動和個人成長訓練;建議家長嘗試認可子女長處和減少與他人比較,協助子女減少自我批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