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今日(22日)發表本港首份有關「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發現三成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症狀困擾,17%壓力水平達「嚴重」或「非常嚴重」。調查亦發現,較低求助意願的學生,抑鬱、焦慮及壓力的程度顯著較高。機構建議,新一份《施政報告》將「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以及設立專項基金資助受初期情緒困擾的中學生,協助他們轉介到合適的私營醫社輔導中心接受心理評估、輔導或治療。

相關新聞:學童自殺︱葉兆輝:三層機制下學生或成「人球」 防禦工作不足「永遠都在追落後」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發表本港首份有關「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蕭博禧攝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發表本港首份有關「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蕭博禧攝
調查發現三成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狀困擾,17%壓力水平達「嚴重」或「非常嚴重」。
調查發現三成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狀困擾,17%壓力水平達「嚴重」或「非常嚴重」。
調查亦發現,較低求助意願的學生,抑鬱、焦慮、壓力的程度顯著較高。
調查亦發現,較低求助意願的學生,抑鬱、焦慮、壓力的程度顯著較高。
YMCA建議學校可推行「學習生活平衡學習生活模式」。
YMCA建議學校可推行「學習生活平衡學習生活模式」。
YMCA認為學校可考慮推行考試後無功課周、午間躺平休息補眠區。
YMCA認為學校可考慮推行考試後無功課周、午間躺平休息補眠區。

YMCA在今年7至8月,以問卷訪問826名港島區中學生。團隊以簡易版病人健康問卷(PHQ-2)及簡易版焦慮情緒問卷(GAD-2)評估學生精神健康狀態,發現30.6%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症狀困擾,四分一受訪學生處於焦慮狀態。以抑鬱焦慮壓力量表(DASS)評估,約29.3%受訪學生有中度或以上壓力,更有17%被評為處於「嚴重/非常嚴重」壓力水平。

逾三分一被評「抗逆力低」 需較長時間調節壓力情緒

此外,以簡易版復原力量表(BRS)評估,36%受訪學生被評為抗逆力低,面對逆境時需要較長時間調節壓力及情緒。

YMCA建議學校可推行「學習生活平衡學習生活模式」,鼓勵學生在學業上投放足夠的精力,同時分配時間享受人際社交、體育文化、大自然及社區探索等各方面樂趣,與及充足的作息安排。例如,學校可考慮推行考試後無功課周、午間躺平休息補眠區,亦可舉辦「今天不談學術,此刻只談輕鬆」非學術主題活動。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主任幹事巫佩雯表示,調查反映需就精神健康素養進行更多教育,並培養氣氛讓年輕人開放內心,與家人、朋友及學校分享精神健康問題,「可能未必是說話內容,語氣或環境更重要,要令年輕人有舒適的時間,安心分享自己。」她亦建議成人與年輕人溝通時,應以採取「非批判」的態度,「有時我們猜『包剪揼』當然想贏,但『打和』其實是雙贏。」

中五學生Christy(化名)因學業、家庭及人際關係等問題受精神困擾,現需定期約見精神科醫生及心理輔導。她表示,升中後面對巨大學業壓力,惟嘗試與成年人分享時,往往換來不理解與責罵。她指,許多學生自我要求甚高,同輩之間的壓力已經不少,希望成年人面對學生傾訴時提供有用建議,「不要給太大期望,可能期望越大,失落更大。」

記者 蕭博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