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靖康之變」一事,古今文學作品皆有提及。古有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近代則有金庸名作《射雕英雄傳》,其中第一回〈風雪驚變〉便講述主角郭靖、楊康名字的由來:「丘處機微一沉吟,說道:『郭大哥的孩子就叫郭靖,楊二哥的孩子叫作楊康,不論男女,都可用這兩個名字。』郭嘯天道:『好,道長的意思是叫他們不忘靖康之恥、要記得二帝被虜之辱。』」到底何謂「靖康之變」?又何以稱之為「恥」?下文將一探究竟。
「靖康之變」背景
「靖康之變」又名「靖康之難」、「靖康之恥」,是北宋晚期的一宗事變。北宋晚期,宋徽宗安於逸樂、疏於朝政,導致國力積弱。此時,東北由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國迅速崛起,不斷擴張勢力。徽宗好大喜功,欲聯同金國興師伐遼,意圖收復遼國土地。兩國結盟,結果北宋因國力衰弱不敵遼國。與此同時,金國軍力強大,攻下遼國燕雲數州,北宋須奉上代役錢,才贖回土地。其中,《靖康稗史箋證》亦有記載此事:
「五年癸卯,金使李靖來索六州租稅及歲幣,仍使良嗣同往,許歲幣四十萬,燕京代稅一百萬緡。」
北宋的衰敗,金國一一目睹,遂舉兵南侵,肆意掠地,向首都開封步步進逼。徽宗眼見宋國大勢已去,便封太子為帝,是為欽宗,自己則意欲南逃。欽宗即位後,開初仍能抵抗敵軍,金兵只好班師而回。此時欽宗以為危機已除,便迎回徽宗,更改年號為「靖康」。不過金國後來再度揮兵南攻,欽宗不斷棄戰、求和,最終開封被攻陷,金人更於靖康二年廢掉徽、欽二宗,北宋滅亡,而後人稱此事為「靖康之變」。
何以為「恥」?
改朝換代於古代乃是平常事,北宋當時的積弱、衰敗,最終導致滅亡的結局本是無可厚非,但為何這宗事故會升級成恥辱?當中為何而恥?又被誰所辱呢?這要從金國攻入開封後說起。
北宋滅亡後,金國掠奪開封一切珍貴物品,更將宮中多人包括兩帝押回金國首都,當中有人淪為奴婢,有人受盡金人凌辱,過的絕對是非人的生活。至於本為帝王的徽宗及欽宗情況更為慘淡,不但雙雙被金人賜予極為侮辱的封號——「昏德公」及「重昏侯」,更遭施行牽羊禮,《靖康稗史箋證》便有以下記載:
「黎明,虜兵數千洶洶入逼至廟,肉袒於廟門外。二帝、二后但去袍服,餘均袒裼,披羊裘及腰,縶氈條於手。二帝引入幔殿,行牽羊禮。」
所謂「牽羊禮」是金國的「獻俘禮」,而當中獻祭的「羊」是指二帝、家眷及其他俘虜。在獻祭中,兩帝及其后穿衣披羊裘,而其他人則不論男女上身袒露披羊裘,眾人雙手被綁,由金人牽着到金人的祖廟祭祀,此不但對曾身為帝王的俘虜極其侮辱,更是對整個民族的嘲弄。宋官宇文虛中亦曾於〈上烏林天使三首.其三〉提過兩帝作羊進行獻俘禮一事:
「當時初結兩朝歡,曾見軍前捧血槃。本為萬年依蔭厚,那知一日遽盟寒。羊牽已作俘囚獻,魚漏終期網罟寬。幸有故人知底蘊,下臣獲考敢謀安。」
宇文氏在詩中便道出二帝「羊牽已作俘囚獻」的慘況,可見此事對當時文人可謂刻骨銘心,更觸動當代文人因國恨而創作不少經典。
文人的家國情思
面對「靖康之恥」、家國破碎之痛,宋代很多文人所流露的情感比宇文虛中更為強烈,原因無他,全因愛國的情懷以及對民族命運的關切。以往的宋詞多着重個人心靈,較少寫家國之事。但「靖康之變」一事過後,文人對國家的使命感及責任感紛紛流露於作品中,以岳飛〈滿江紅〉為例: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在詞中,岳飛表達出他報效國家的心志,「餐胡虜肉」、「飲匈奴血」更盡顯對金人的痛恨,對「靖康之恥」的深仇大恨仍未忘卻,那種切膚之痛充分表現出其民族之情。
再以李清照為例,她的作品充滿對國家苦難、百姓飄零的傷感,其中她於〈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便寫出: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詞中的「北人」是指當時北方飄零的人們,他們在「傷心枕上」未能入眠,原因在於一個「慣」字,不「慣」南方的環境,不「慣」南方的生活,更是不「慣」國家面目全非,詞中道出了當時南渡之人的鄉愁。面對苦難,愛國思潮湧現,文人擔當着民族感情的承載者,歷史事件的記錄者,一字一句,時而激憤,時而悲涼,深深展露對國家的情懷。
了解歷史事件並非只在於掌握事件本身的來龍去脈。賞析文學作品甚至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不但可窺見當時人民或後人對歷史事件有何觀感,更可知悉事件對當時或後世有何影響。藉着蒐集這些碎片,我們便能逐一拼湊出歷史事件的完整面貌。
禮儀文化:獻俘禮
是中國歷史上的禮文化現象,指戰爭結束後,勝利方將戰俘和戰利品獻給祖先和上級的活動。
歷史思與行
- 你認為「靖康之變」的發生主要歸因於哪些歷史背景和原因?
- 為甚麼「靖康之變」會被後人視為「恥」?你認為這種恥辱感來自哪些事件和行為?這些事件對當時的社會和文化又產生甚麼影響?
- 宋代文人對「靖康之恥」的反應,如何反映他們的家國情懷?
- 文學作品如岳飛的〈滿江紅〉和李清照的詞作,在記錄和反思「靖康之變」中起到了甚麼作用?這些作品又如何影響後世對這事件的認識和解讀?
- 「靖康之變」對宋代及後世的文化和民族意識有何影響?你認為這事件如何改變當時和後來的文人對國家和身份的看法?
本欄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文: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中國語文科科主任黃星潮
延伸閱讀:
點解成日俾蚊針? 解構蚊子吸血原因 附7個防蚊貼士|星島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