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同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及澳門博物館,由今日(19日)起至明年3月31日舉辦「同心迎國慶一一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匯瑞」展覽。今次展覽是首個以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聯合巡迴展覽,首站定於香港,隨後將移師深圳及澳門展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出席開幕禮時表示,非遺項目中的粵劇和廣東音樂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對彰顯和維護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及獨特性具有深遠意義。

43項非遺物品獲列入為聯合國非遺名錄

楊潤雄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加強保護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非遺是中華文化重要部分,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保護及傳承工作。至今已有43項非遺物品獲列入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促進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積極的鼓舞作用。

康文署舉辦「同心迎國慶——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匯瑞」展覽。歐樂年攝
康文署舉辦「同心迎國慶——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匯瑞」展覽。歐樂年攝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歐樂年攝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歐樂年攝
楊潤雄指非遺項目中的粵劇和廣東音樂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歐樂年攝
楊潤雄指非遺項目中的粵劇和廣東音樂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歐樂年攝
康文署舉辦「同心迎國慶——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匯瑞」展覽。歐樂年攝
康文署舉辦「同心迎國慶——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匯瑞」展覽。歐樂年攝
「同心迎國慶——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匯瑞」展覽今起至明年3月31日舉辦。歐樂年攝
「同心迎國慶——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匯瑞」展覽今起至明年3月31日舉辦。歐樂年攝

他指,大灣區均以嶺南文化為主,具濃厚地域特色,當中非遺的粵劇和廣東音樂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對彰顯和維護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及獨特性具有深遠意義。以粵劇為例,粵港澳三地聯手成功申報粵劇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的項目,粵劇在2009年亦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代表作名錄,一系列成就充分體驗三地同心合力推動非遺的傳承。

他續指,香港具有多元開放、中西文化薈萃的特質,亦是中西文化交流平台,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與灣區城市攜手共進,一起塑造及豐富大灣區人民精神內涵,增強區域文化認同及凝聚力。

深圳巿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蕾表示,今年正值粵港澳聯合申報粵劇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5周年,三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合作上進入全新階段,具「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天然優勢,建立工作機制舉辦文化遺產展覽活動,打造各種交流聯盟的重要舉措,著力增強大灣區的文化凝聚力,更好塑造及豐富灣區的人民精神內涵,為大灣區的人民精神內涵、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及力量。

展區展出客家舞麒麟

3個展區均設在博物館一樓公眾位置,其中一個展區以「同獻瑞」為題,展出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包括客家舞麒麟,麒麟的披身通常有黑、白、紅、黃、青五色代表五穀豐收,寫有「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並畫有吉祥圖案。

展覽除特設具非遺元素的現場手作體驗活動及創意藝術裝置,亦分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和三棟屋博物館安排各種技藝示範及互動體驗活動,費用全免,先到先得,向大眾介紹非遺的多樣面貌。

記者:方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