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城/輻射/劉德華/莫文蔚】《焚城》由江志強、劉德華、潘耀明監製,潘耀明執導,劉德華、白宇、莫文蔚領銜主演。《焚城》以輻射為題材,極力傳遞輻射對人類的影響,電影真實呈現急性輻射中毒患者的皮膚潰爛畫面,令人毛骨悚然。但事實上,香港又會否發生輻射災難呢?假如遇上輻射災難,市民應該如何逃生?輻射洩漏對人體又有甚麼影響?
《焚城》以輻射洩漏為主題
《焚城》故事講述一場意外引發輻射洩漏,全港命運危在旦夕。為應付這場毀滅性災難,專家范偉立(劉德華飾)加入由代理特首Cecilia(莫文蔚飾)主持的緊急危機應變小組,而消防隊長黎杰峰(白宇飾)和隊友奉命奔赴危險前線。700萬人家園隨時毀於一旦,消防隊臨危受命深入輻射區,拼死阻止輻射擴散全港。
相關閱讀:焚城丨莫文蔚首次掌摑人被叫不要留手 拍枱鬧劉德華過足癮 跟周星馳少聯絡不會自薦《少林女足》
《焚城》|香港有輻射災難嗎?保安局:機會極微
電影提及的「輻射洩漏」議題,曾經在香港引起熱議。最接近香港的大亞灣核電廠,包括廣東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位於香港市區東北面約50公里外。根據保安局網站資料,兩個核電站都採用法國設計的壓水式反應堆,運作嚴格遵守國際安全標準,發生嚴重核事故的風險微乎其微。
雖然香港發生核事故的機會率極微,但假如市民遇上如同《焚城》中的輻射洩漏災難或核事故,市民可怎樣自救?
翻查保安局網站資料,早在1994年當局已首次公布「大亞灣應變計劃」,一旦發生核事故或懷疑核事故,相關決策局及部門會根據「大亞灣應變計劃」採取相應措施,而所作出的措施會視乎事故的性質和嚴重程度、事發地點距離和氣象條件。事關核事故對香港的影響會有不同,政府會評估個別事故的風險,及考慮採用的「大亞灣應變計劃」啟動階段,以保障香港公眾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相關部門亦會利用各種儀氣進行監察,例如監測空氣中的大氣飄塵、經常性監測食水和進口或由本地生產的不同食物,監測情況及評估可能造成的影響,並採取必要措施以確保香港安全。同時,有關人員會定期舉行演習和演練會,以測試應變計劃的持續功效。
不過,市民最關心的還是「遇到核事故怎麼辦?」。其實由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教研中心)策劃的網站「識者生存」都提供相關資料。
由於核等生化氣體除了經口、鼻外,亦可以透過皮膚進入人體,因此市民遇上核事故時應先逃離現場,然後到室內盡快脫掉衣物,之後以大量肥皂水清洗皮膚。而有關核事故的逃生方法,建議大家留在室內並關閉門窗,同時關閉所有空氣流通的設施,避免接觸外來的放射物質。當然,都要同時留意政府或相關部門的即時應變計劃,或按所住的地方設有的疏散計劃撤離。
相關閱讀:《焚城》搭建3公頃回收場 劉德華驚歎高質製作深感佩服 Jeffrey貨櫃高處倒吊雙眼通紅
《焚城》|輻射傷害是甚麼?
輻射傷害可分為污染(contamination)和暴露(exposure)。輻射暴露指身體直接受到外在輻射線的照射,可能傷害人體,但不會傳染影響他人。輻射污染是指身體內外留有放射線物質,可能危害自身健康,同時也會導致接觸者被輻射污染造成輻射傷害。
醫學上有「急性輻射傷害症候群」,可以分成多個器官的症狀來顯現,包括造血功能、胃腸道,及心臟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另外如果是「急性過量暴露」情況,還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如皮膚、生殖腺和眼球等。
《焚城》|輻射傷害後怎樣急救?
輻射傷害一旦發生,首先要從病患的症狀來評估他可能暴露的輻射劑量。在評估完成後,患者需要抽血進行血液常規檢查(CBC)等檢測,以進一步評估可能暴露的輻射劑量。
若暴露的輻射劑量偏多,可能會發生白血球嚴重下降情況,有建議指,應使用白血球生長激素 G-CSF。若輻射傷害嚴重損及骨髓,則或需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救援,不過往往骨髓以外的其他器官同時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另外亦有說法指,輻射傷害發生後需服用碘片,為的是讓甲狀腺吸收足夠份量的碘,令游離輻射中帶有的放射性碘不能進入集中到甲狀腺,導致將來有機會患甲狀腺癌。
不過,碘片應由專人建議服用,而且碘片在其他方面並無防護輻射傷害的作用,更有可能產生過敏、腸胃道不適、唾液腺腫大等副作用。另外,坊間亦曾流傳人類在輻射傷害後可服用食鹽或在身上塗抹碘液,但這些方法目前都沒有科學證據說明可預防或減低輻射的損害。